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在我二十余年的人生旅程中

2020-01-22 05:49:57  双城汽车网

在我二十余年的人生旅程中,虽阅事不多,但所见所闻,已有好些稀奇的了。不过时间一长,炫目的光环渐渐褪去,竟失去了记忆的兴趣,印象也就并不深刻,提不起多少来了。
前些天,收到一封来信,居然是王云鹤的,落款日期“九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而我们结交近三年,从没有通过信的。信很短,说他已辞去了学校的工作,要像古人那样游历天下了。这在我并不很惊讶,游学采诗,访贤问道,他以前约略提过的。他相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信上还说,他已把他最爱的《庄子》送到我家里,赠我了。这我也不奇怪,他知道我也爱庄子的,何况他将久别,聊以纪念一下。
信尾,他录了王船山自题于肖像上的两句诗“龟于朽后随人卜,梦未圆时莫浪猜。”说是惜别共勉。我知道,这在他,似是全道义之交;而在我,心中竟似是了然,对这几句话看了不知多少遍。一时间不知不觉竟又想了很多,而我所知的王云鹤前后的一点散珠,也就在这回想中连成了一串项链。

我那时节是很结识了几个有意思的人的,而王云鹤却是那些有意思的人中被人认为最没意思的一个。可谁料想,至今给我印象最丰满的,竟是当初那个最没有什么意思的人。
其实,王云鹤可算是我的邻居,住地离我家并不很远,原名也并不叫王云鹤,而是叫王立言的。他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今年三十八岁,是在三十而立的岁上改名的。大概立言不得,而想“晴空一鹤排云上”了。不过这是我那时的猜测,王云鹤并不知。
王云鹤家里也是并没有一只鹤的,也并无一幅鹤的图画。他生于东北某座小城里,也长大在那里,一生中只能说是迄今只见过图画中的鹤。不过他也并不急着去看,他有个五绝《咏鹤》:“鹤在心中鸣,蔬食任此生。明月清风我,何必学叶公?”我听而品咂,虽无鹤却觉更美。
王云鹤家落户在不很知名的南山脚下。说是家,也只有他一个人。他的房子平凡得和别人家的房子没什么两样,短打扮,三间。房内摆设很简单,有一个由衣柜改成的大书柜,装书也不很多,放在南墙角;书柜旁边放一张朝西窗的书桌,已很旧了,上面放着小闹表、暖水瓶等几件简单的应用之物。我去年暑假去时,他是才又买了一把椅子,倒还有几成新,换去了旧得不能再坐的那个。一铺小炕上,还是铺的旧的苇编席子,不知有多少年了,已经微露出红光了,竟然并没有破漏一点。炕梢儿横立着一个小炕柜,仅有的一套行李睡在上面。然而王家还有一个编得精细的坐人的草垫子的,只不过,搁在别人不容易注意的地方罢了。
王云鹤是念过大学的。但对于他三十岁以前的事,我也只清楚这些,除了他的父母已经双双谢世以外。王云鹤几乎也没什么朋友,但在家乡,认识他的,绝不少,然而几乎没有人能从这些人口中多打听出有关他的什么。因为,他的事,实在太平凡,大家都知道,实在不必说;而不平凡的,又没有人知道。但正因如此,别人也就与他不相知,道不出什么,而这些人唯一感到出奇的,就是他们并不知道王云鹤整天一个人闷在屋里干什么。在家乡,人们是极难得见上他一见的,除了上班以外。因而人人都支棱着耳朵想听到他的一点什么,或有好事者自告奋勇去探问,偏偏他待人也特别,多是微带一丝笑容听来人讲,不然就常是两三几个干坐着,面面相对,不冷不热的,不说欢请来客,也不欢送去人。人们就觉得他很隔路,不睬人,是不好也不能相与的家伙,死葫芦头,没眼,难亲近,慢慢对他的兴趣就淡了。
王云鹤至今也没婚娶过。大概今生他是无缘于此了。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也从没有谈过这些,至少我没有听到他说过。先前,或有好心者上门提媒的,不知为何,也不知他怎么说的,都给婉拒了。以后再有人提及,他则以家贫无力娶妻为由,推辞下去了。不过我曾猜测,他是喜欢而过惯了单身生活,生怕有种别的什么不习惯不喜欢的事物介入的。当然,只归猜测,我那时二十岁不到,对这些兴趣不是很厚,而王云鹤向来不对这些事著一辞的。
但,王云鹤在人们的有意无意的注意中,还是像往日一样过着日子。人们也便渐渐因摸不着头绪而竟似一时对他失去了兴趣。时间再长了,似乎也就以为他很平凡。但这一地方,那时节不像别处,是有一个好风俗自先人沿传的,就是人们要是遇到不知道的东西,瞎猜归瞎猜,只许在家里讲,不兴往外说。因而,很长一段时间,家乡都很平静,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

而我结交王云鹤,似乎又是很偶然的了。大前年寒假,因一时在家闲得无聊,就想出去走走。不知怎么,又突然想去王云鹤家,好奇之外,以为或许能有什么书借来一看。其时,王云鹤所在的中学也正在放寒假,他正成天闲居在家。第一次走进王家,我犹如走进寂寞静立的山谷,并不闻得别一些声息,只有自己的足音和呼吸声,衣袂飘动之声,以及树梢摇晃声。进得王家小院,仍静静的,好像没有一只活物,这在乡村,也应算是一奇了。推开房门进去,外屋地是土地,黑黑的老灶坑在示知给人这屋子的久远历史。里屋地也是土地,而王云鹤那时正提着毛笔若有所思地站着,看见我,只是微转了头,微笑了一下,以目光示意我坐炕上。我刚坐下,他就伏于桌上写了起来。我过去看时,却是四句话:“兴亡历历萦心曲,热血何曾逊昔年。舒卷无心随所适,人间何事苦纷纭?”在他笔下,感觉清净闲适而慷慨豪迈,笔意淋漓而墨迹未干,并不能说出别的。他并没有解释是哪位大师的话,只说不过一时之兴,当不得真。我说,似乎是《黄叶楼诗》里的句子,一时之兴即为一时之真。他似乎吃惊了一下,但又马上恍如未闻一样地平静下来。我问他可有什么书,想借几本看看的。但他打开书柜,我一看竟真不知如何是好了,目光所及,根本未听说过那些书的名字,老旧的样子,不会是天书吧?细看之下,幸好有本《庄子》认得我,少点尴尬,还有一本《道德经》和几本古人诗集同我打了招呼,还有点兴趣,略可看的,但我那时对旧体字未识得几个,只将就读罢了。气氛既然有点风冷,而且书已挑好,于是我站着随便扯几句,到底是什么不咸不淡的,却容易忘记,不一会带书自去了。
我记得,王云鹤在《秋水》篇末题过两句:“黄叶滩头秋水深,何人把卷澹忘归?”底下是“八九年十一月”一行小字。我当时看了,心中是倏忽一动的,现在想起,已经忘了为何而动的。但过几天,又去他家时,我问,庄子妻死,为何庄子鼓盆而歌呢?有人说庄子诈死以试其妻,又是怎么回事呢?殊不料,他竟很详细地讲解起来。他说:要想真正了解而知某人,须要进入某人的思维中去,以他的心思维,以他的口说话,方可解释得入情入理。这当然很难,然而毕竟可以接近原旨。至于他自己,也是不能进入很深。这倒是很有趣的一件事,进入别人的思维中,而不是捕捉人的思维,我竟是第一次听说。更有一个新大陆,王乘鹤是可以进入别人的思维的,只是我不信。王云鹤还说,庄子是最崇尚自由的,妻子死了,庄子认为那其实是人生于世的精神和形体的彻底解脱——自由之至了。人为形役为心累,而在另一个世界中,是可以获得自由的机会的,庄子鼓盆而歌是为庆贺。但庄子此举的另一个意思是,他自己已知道并踏上了自由之路,他以此警示当世及后来者。他当然是诙谐的,他当然是乖张的,但就在这里面,藏着他简单独行的无为体道的机锋——破俗。而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诈死去试其妻呢?这不过是小说家冯梦龙感慨悲伤人性的道具而已。我一听而惊诧之下,虽不敢全认同,却也细细地咀嚼了一番,至于破的哪样俗,他之乎者也的一通,我一时倒因摸不着头脑记不住而不很清楚了。但以后,又看了点别的,我才觉得说庄子诈死实在可笑了。庄子难道需要靠此识人吗?只能说,人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有时呆得无聊,开了庄老先生的玩笑,也或许是人们不明庄子老先生何以鼓盆而歌,想当然附会上去的。
后来,有一天,趁他有兴致,我跟他探讨礼与俗。他说,世人安于故俗,多是随俗沉浮,缺少不同流俗,更少愤世嫉俗,最少移风易俗;阿世媚俗最可恶,不仅低俗,而且鄙俗、恶俗,世风会大坏,民不堪其苦。荀子说“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但后世必多借礼与情大行俗事之人,先人贾谊有言“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礼多成病,俗多害人,礼和俗也是潮水,有涨有落。我听了大点其头。
至此,不知不觉地,我竟渐渐地同王云鹤熟稔起来了。

王云鹤所在的中学,我以前也曾读过书的,不过时间并不很长。记得穿过操场,迎面是建国后建的一溜长排的瓦房石座砖墙教室,中间一条三四米上下的门洞,连接后方建国前建的已经略微变了形的四合院式的宿舍,很有些年代了,看上去很严整。四处植的是松柏,间或有几颗杨柳,也都规规矩矩的,晚上走进去或者看过去,很有些森然的样子。黑漆漆的大铁条焊就的校门是后来建的,整日靠墙歪斜着,围在校舍外面的人家错落而紧挨,所以后来虽然添了大门,也只是给不知底的人看的,仍有人四通八达地进来。至于他怎样教学,由于我在那儿的日子短,王云鹤也没教过我,当时几乎没有听到他的什么特殊的话,但有一个小笑话却是关于他的。有一个夏天,一位学生太困,在课堂上睡着了。他发现了,就说,还有困的吗?学生都说困,他就说,那就都睡一会儿。学生就都趴在桌上睡了。他也靠着讲桌睡了。校长过来,敲门,大家都醒了,他揉下眼睛,问校长,干嘛打扰他上课?校长问,这就是上课?他说,是啊,上的作文课,梦笔生花,老师带头睡,写下水作文。校长气结,学生笑倒。还有一个,也是学生困了,他发现后说,看来他得小点声,别吵醒了人,其他同学请注意听讲。他果然声音小了,而满屋子却爆发出哄笑声,连睡的学生也都精神了。不久传出来说:“这王老师真是好到家了,上课还让人睡觉。”他听了,一笑置之。这类事,我想肯定不少,不过我知道得少罢了。
这样,别人就以为王云鹤太随和了,竟至于软弱得没有一根骨头能支起他的头颅,就以为他是一个没性子的人,仿佛人若促狭捉弄于他就是降低了身份,是对自己的轻视和 。但人毕竟是人,未能超凡入圣,时间一久,就少不得中了诱惑的诱惑,于是,王云鹤的课,理所当然地最差了,工资始终也没涨上去。但他并不着急忧愁,分配的事情也不计轻重利亏地认真去做,甚至捉弄过他的人临时有事,只要说一声,而他又有空,自然就去代课了,事后也并不提及。王云鹤的学生,也都以为他们的王老师是大象,几锥子也扎不透,见不着点血出来的。他的课,很放松的样子,学生纪律很一般,大多挺活泼的,学习成绩倒还差强人意。王云鹤家又离学校稍远,人又离群,所以是绝无学生或者同事去他家的。但有人后来说,他在家与在学校并无两样,上完课就旁若无人地回办公室坐下休息。据说,时间一长,去向他问问题的学生慢慢似乎都能自己整明白了,水平好像高了起来,慢慢就不去问他而喜欢自问自答,或者讨论,最后竟没了去问的人,他就乐得休息了。在办公室,别人说话他也不插言,只是听,或者干自己的事,久之,别人也若无他一样地说笑,做事,各安其安,相得益彰,可谓一道绝景。这话虽欠考证,但我以为还是可以基本相信的。后来,他就不做班主任了,再后来,他就不教课了。我初到他家那次前不久,他已调到学校后勤了,至于具体干什么,他没说,我也不好意思而懒得打听了。
除了学校,王云鹤是很少光顾外界的。他所需的东西,多是一次买很多,他一个人又俭省,饭吃得也并不多,经常吃两顿,所以尽管别人以为他一大天在家闲闷着无聊,却绝没有见到他走到哪个家里去,甚至很少有人见他出来散心的,除了每天7点半。王云鹤离开家乡后多几天,大家已经知道他的失踪了,左邻几个闲聊,某个说,他曾几次不凑巧地发现,每晚只要新闻联播一结束,你就可看见他闭灯、开门、关门、出院门,却并不关院门,一个人就走向了南山深处,一眼就看不到了。另一个说,每晚10点15分,你就会看见他家的灯又亮了,而院门还是开着的。10点 0分,灯又熄了,此后就到天亮了。于是大家断定王云鹤每天如此,似乎丝毫不差。话传到我这,我一时陷入空白,没有多问,至于王云鹤去南山干什么,却没有别的任何一个人尾随,也没有别的任何一个人打听,也就没有别的任何一个人知道,似乎这很正常。写这几个字时,我甚至笑了一下,王云鹤晚间的活动简直可以当作钟表来计时的,只是乡村的夜晚,人家大多早就睡下了,多数没有知道,也没有多大用处。这一沉默的钟表,虽无弦,却还随着风,默默无声、不分时节地为人跑着。

我曾猜测,王家祖上几代或许是书香人家,不知因何缘由辗转搬至此小山村的。看王云鹤,似乎爱上了这小地方的安静清闲。问他,只笑笑了之。他说过首重现在和未来,次重过去的。而过去的一切不论如何,都是在尘世上生活,不值得多提。人应该为争取现在的好时光和明日的自由美丽,努力做点什么的,哪怕能为别人做一点什么,即使默默,别人不知,也是值得的。这和为整个人类的命运和走向而努力去做,价值都一样的。而真正与世无争了,无名了,无利了,才会将自己投入到大自然宽广的怀抱里,才会逍遥。只可惜我那时并不太在意,只记得而已。现在从周围的一些人事看,他们一天天营造的就是自己名利的宫殿,争逐之心,如水之波,遇风辄兴。就是我自己,虽然也自律要平淡地生活的,但实际上什么时候如此过?只要是一个小小的荣誉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就自动去了伪装,或者说,外衣太宽松了,被扯了下来。我自家的功名心也真是太强了,竟然有时自然地就矫饰起来而成为虚荣心了。

共 7676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杨钟雄稿签:读罢全文,王云鹤的形象倒真的如同一只飘逸若仙的白鹤了,开头处他的“最没意思”暗示了其与世人的鸿沟,然而冥冥中似乎有缘分牵引,因为庄子的书,作者经历了与其从认识到相交,最终的相知,我们又理解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王云鹤。他生活简朴,性情闲适,品格孤清,热衷静坐思考,然而对待学生却十分放任、随和,特别的正是他对来客的“不欢不送”,并有“礼多成病”一说,可见待人也是很“真”的,隐约之中有着庄子逍遥自由的风骨。文中有王云鹤救人之事,可见其心中有爱,孤清而非高傲。最后,王云鹤决定游历,让人感到一份改变与豁然,毕竟独坐的世界太小,然而这个结果在之前已有暗示,我觉得,王云鹤去寻找的只不过是一座更大的“南山”,“功夫在诗外”告诫我们的是:尘世以及大自然依然会给予我们很多,我们需要的是一份融合与采纳,而不是一种隔阂与排斥。小说并没有跌宕的情节,但散文的笔触,娴静质朴,于细水长流的节奏中,与其说是塑造了王云鹤这么一位真挚可爱的形象,倒不如说是抒发了作者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番感悟与体会。问候北国,推荐阅读。【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 2220】
1 楼 文友: 2012-0 -22 14: 9:47 读罢全文,王云鹤的形象倒真的如同一只飘逸若仙的白鹤了,开头处他的 最没意思 暗示了其与世人的鸿沟,然而冥冥中似乎有缘分牵引,因为庄子的书,作者经历了与其从认识到相交,最终的相知,我们又理解到了一个 很有意思 的王云鹤。他生活简朴,性情闲适,品格孤清,热衷静坐思考,然而对待学生却十分放任、随和,特别的正是他对来客的 不欢不送 ,并有 礼多成病 一说,可见待人也是很 真 的,隐约之中有着庄子逍遥自由的风骨。文中有王云鹤救人之事,可见其心中有爱,孤清而非高傲。最后,王云鹤决定游历,让人感到一份改变与豁然,毕竟独坐的世界太小,然而这个结果在之前已有暗示,我觉得,王云鹤去寻找的只不过是一座更大的 南山 , 功夫在诗外 告诫我们的是:尘世以及大自然依然会给予我们很多,我们需要的是一份融合与采纳,而不是一种隔阂与排斥。小说并没有跌宕的情节,但散文的笔触,娴静质朴,于细水长流的节奏中,与其说是塑造了王云鹤这么一位真挚可爱的形象,倒不如说是抒发了作者自己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番感悟与体会。问候北国,推荐阅读。 夏至出生。居于潮汕小镇。不成气候。简单的懒人一枚。
回复1 楼 文友: 2012-0 -22 19:18:2 这篇小说确实承载了一些我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与体会,王云鹤是虚构的,在他身上,写了一点那时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杨社解读很到位。现在改后,我是又放了一些元素在其中的。
2 楼 文友: 2012-0 -22 14:46:50 我甚至有这样的猜想,当然应该是不对的,那就是
王云鹤是否是北国理想中的自己,因为于文中我感觉到一种落差。
哈哈,北国笑话了。 夏至出生。居于潮汕小镇。不成气候。简单的懒人一枚。
回复2 楼 文友: 2012-0 -22 16:46:49 王云鹤并不是我理想中的人物,只是欣赏和感慨。和他对比,我也感觉到一种落差。

 楼 文友: 2012-0 -22 14:50:27 既然是小说,那么王云鹤可能是虚构的,但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个形象雏形存在的。
作品很完整,笔法很老道。用心细读的人应该不会觉得文章很长,这是此篇文字的魅力。 夏至出生。居于潮汕小镇。不成气候。简单的懒人一枚。
4 楼 文友: 2012-0 -22 15:50:48 感谢钟雄的辛苦编辑。这么快就编发出来了,大中午的,肯定没休息好,感动。这篇小说,如能卒读的话,我就很满足了,又有这么精彩的按语,更满足了。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5 楼 文友: 2012-0 -22 19:17:49 来欣赏北国兄的美小说。读着受益。问好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 -22 20:0 :09 感谢阅读,问好。握手。
6 楼 文友: 2012-0 -22 20:48:46 到底是社长,杨社的评论一发,整个电脑屏幕全被他占了!哈哈!
7 楼 文友: 2012-0 -22 21:09: 6 小说中的王云鹤是真是假?这是我看完后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文章中的细节那么生动那么形象,主人公的生活那么单调又那么引人关注。作品中的我那么年轻却又能体会和懂得朋友那颗超脱世俗的心。
回复7 楼 文友: 2012-0 -22 21:18:44 王云鹤当然是虚构的,感谢谬赞称细节生动形象和主人公引人关注, 我 那么年轻却能体会和懂得,不过都是设计而已。问好。
8 楼 文友: 2012-0 -22 21:11:57 从思想的层面看,是二十岁的身体里跳着50岁的心!古文功底厚实!
回复8 楼 文友: 2012-0 -22 21:20: 7 二十岁的身体里跳着50岁的心,哈哈,有趣。
9 楼 文友: 2012-0 -2 1 :56:47 小说人物塑造彰显北国深厚的文字功底,而且这是几年前的一篇作品,更令读者对文笔老道有了更深的认识。唯美的文字更显小说的 ,一篇很值得品味的小说。如果说作品是一首诗,那么杨社的解读是一幅画,两者相映,情趣盎然。学习。问好! 爱好文学发烧友
回复9 楼 文友: 2012-0 -2 14:51: 0 多谢竹子姐姐拨冗一看拙作,并与高评。 问好,敬茶!
10 楼 文友: 2012-0 -2 18:26:16 一直在瞎忙,竟然没有时间细读北国兄的小说。饭后再来细读跟评,问好。 河南省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副主席、《西平文学》副主编。昆明治疗妇科费用
什么能降尿酸
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