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p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

2020-02-15 03:33:50  双城汽车网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贵州省作家协会《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的出版,给贵州文坛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

《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的出版,证明了贵州散文在21世纪的加速发展和积极开拓。贵州散文创作的新气象,特别表现在新一代贵州散文作家的涌现。《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的作者以中青年作家居多,其中几位年轻人,在上个世纪还很少为人知晓。他们是贵州散文的新生力量,是贵州散文的希望之所在。

展示一个丰沛饱满的文学生态,是这本选集的显著特色。贵州多彩的自然风貌,有利于造就丰富的文学生态环境。《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一书,展现的就是这样的文学生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散文作品。张劲的《浙大那壶湄江茶》,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他把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湄潭的那段历史,泡成了一篇醇香四溢的散文。王鸿儒的《多孃》,用的是作家擅长的小说笔法,给散文注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罗吉万把他的民间幽默,延续到了《金顶山纪事》里;家居闾巷,因此而充满了扰嚷的生活气息。刘毅的《我与火车》也有小说的痕迹,让人联想到汤姆·莎耶的某些行径。韩进的《梵净灵山行》是哲理的,在庄严的自然面前,他颖悟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短暂。李放眉的《卢沟桥回眸》沉重了许多,于战争遗迹中,他咀嚼出历史深刻的教训和启迪。韦文扬的《守望一棵树》,是一个民族沉郁内心的形象表述,在他的笔下,蚕与茧被赋予了近乎宗教的象征意义。吴秦业的《麻鸟》,礼赞僻远山村中一个小女孩的清纯和美丽。彭澎《酒中舍曲》里的乡村教师,让人依稀看出了孔乙己的某些影子。吴学良和许雯丽,向我们展示的,是历史的纵深和延展。喻丽娟和杨村,则在形象地讲述山和山背后的史实和意义。还有姚胜祥和陈守湖的小说笔法,吴世祥和黄先荣的文化眼光,王大卫和龚晓红的写实纪事,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许多篇章,许多作者,难以一一尽述。每一个讲述者都在以自己的语言,丰富着散文的肌体,使《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显示出它的多样和包容。

《新世纪贵州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卷》的又一特色,是散文作家个体意识的张扬。他们追求作品的个性化,专注于对传统散文模式的改造和更新。这些篇什更多地出自较为年轻的散文作家之手。与旧有的散文相比,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叙述更具个性。魏荣钊的《来到龚滩》,坦率地讲述旅途中对一名偶遇女子的非分之想,和失落之后升起的浓浓诗意。李天斌《我的初中履历》里,一片油菜花撩起了青春期学生难以遏止的欲望,菜地成了实现或抗拒欲望的试验场。隐石的《被汉语的光芒所照耀》,直接表明对某著名作家的质疑,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勇气。石头常常被人们当作坚忍不拔的象征,孟学祥在《喀斯特生命线》里,却无情地揭示了石头背后难言的苦涩和辛酸。他们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执著地追寻独异的色调,以求与旧散文那种集体性相区别。

此书的再一特点,是对现代风格的锐意追求。散文作家们有意要疏离传统散文的固定模式,去寻找和发现具有现代面目的散文。刘照进在《散落的碎屑》中实践了他的这一愿望,他企图用一种更现代的语言,去讲述一向被认为是极其传统的乡间故事。刘照进切入事物的现代眼光和角度,和陌生化的语言和句式,让人领略了散文写作的另一种可能性。完班代摆的《故乡和我柔软的京剧时光》,用一种无奈的笔调,写出了对旧物注定要消亡的忧伤、留恋和不无自嘲的心态。刘照进和完班代摆们,还有着强烈的语言意识。他们深知语言不仅是一种载体,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语言本身就是目的,是散文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追求风格、意味和韵味的距离感,追求语言、文句和词语的现代性,渴望用更为自由的语言与世界对话。这类散文的写作难免带着某种实验的色彩,实验的东西往往有着不确定性,所以这类作品也常会出现某种游移的状态。

无论是丰沛饱满的文学生态,个体意识的张扬,还是对现代风格的锐意追求,都反映了贵州散文作家文体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努力克服泛散文的倾向,立志恢复散文的体裁属性和文体地位。他们积极吸收现代文学艺术的有益营养,丰富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使散文真正成为一种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艺术创作。贵州散文家们的这一努力值得尊重,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贵州散文更加美好的前景。
 
  (编辑:李明达)

前列腺术后ED
徐州治疗妇科医院
苏州男科医院咋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