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院士军团齐上阵王华明等人的成长往事
2020-08-15 01:23:33 双城汽车网
12月7日,中国科学院站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共61人当选。当日,中国工程院站也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新增70名院士。令人欣喜的是,四川共有4人当选两院院士,他们分别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巴中人;15岁考上大学的材料领域权威专家韩杰才,巴中人;有 中国激光带头人 称号的王华明教授,泸州人;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王玉忠教授,四川女婿。
韩杰才
人物
韩杰才: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人,今年49岁。解决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韩杰才:15岁考上大学的副校长
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新增院士名单中,韩杰才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实在太 年轻 。年仅49岁的他,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韩杰才是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人。少时家境普通,父母要供三个孩子上学,十分不易。 个子不大,但学习的钻劲不小。 村里人回忆。1981年,15岁的韩杰才考上了哈尔滨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材料学专业。上学那天,他背着一床棉絮、一个包裹,只身一人踏上求学之路。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巴中。
师友印象:刻苦、勤奋,充满正能量
务实、进取心很强,浑身充满正能量,当时在班级里显得默默无闻。 韩杰才高中同学何雄回忆,其他同学在玩的时候,韩杰才永远在学习,有点内向,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
何雄说,韩杰才话虽不多,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两年期间,数、理、化特别冒尖。
冯英德是韩杰才在恩阳中学读高中时的政治老师,他说,韩杰才给人的印象就是勤奋好学,是恩阳中学高81级重点班的学生,从明阳初级中学考入。 韩杰才不仅学习刻苦,遇到疑难问题,也会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学习、生活上根本不让老师操心。 冯老师说。
科研事迹:提前回国,攻克技术难关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公开材料显示,1998年10月,韩杰才由中国科协推荐赴英国诺丁汉大学与当地院士开展合作研究。
正当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时候,欧洲某地局部战争爆发,韩杰才更加强烈地感到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科技实力的支撑,他毫不犹豫地带着科研资料和成果提前回国,受任为哈工大航天院院长,从事复合材料研究。
航天技术所包含的导弹、卫星、飞船等,是国家实力强大的重要标志。韩杰才从事的复合材料研究是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战略武器由于所遇到的超高温等极端恶劣环境,一直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韩杰才带领课题组采用快速通电加热测试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大难度技术问题,为某战略型号工程提供了急需的实测数据,为初样评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科学研究是一项充满着智慧、艰辛和挫折的工作,往往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接到重大科研任务时,韩杰才往往没有任何节假日,经常几天、甚至一周连续伏案工作,长期坐在椅子上,以致累得腰酸背疼,落下不能久坐的毛病。
据悉,在韩杰才和几位主要负责人的带动下,哈工大复合材料所成立十余年来承担多项国防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协作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为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一流水平的复合材料人才。
吴伟仁
人物
吴伟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人,今年62岁。从 生产队长 到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钉子精神成就大科学家
今年62岁的吴伟仁,是平昌县得胜镇人。2010年6月,接替著名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这位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似乎与 天才 画不上等号,用 大器晚成 也许更贴切。因为22岁之前,高中毕业的他,还在老家担任了两年的生产队长。命运的河流在1975年拐了一个弯,吴伟仁被推荐至中国科技大学读书,他卸下生产队长的职务,挥别故乡,从此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
做事慢半拍 性格有些 闷
2010年,吴伟仁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彼时,他离开家乡已整整 5年。消息传至平昌县,他儿时的玩伴、老师和乡亲们并不觉得惊讶。大家一致认为,当年那个做事总慢半拍、不大爱说话的少年,具备了成为大科学家的潜质。
吴伟仁的小学同学陈武德回忆,相比别的同学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吴伟仁就显得有些 闷 ,话语不多。当时他的成绩在班上不算最好,但从不偏科;上初中后,数、理、化就特别冒尖了。从小学到初中,吴伟仁一直牢牢 霸占 着学习委员这一职位,还曾让很多同学眼红过。陈武德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学习委员总是 慢吞吞 的,上课时老师喊起立,同学们噌地一下站起来,他却不慌不忙地从板凳上起身;喊坐下,他也是最后一个屁股落凳。稳、慢,是吴伟仁留给大家最显著的性格特征。
吴伟仁在平昌中学读书时,当时的学生不光要学习,还要参加社会活动,到工厂和部队搞慰问演出。吴伟仁领命之后,总是搞得有声有色,极少让老师操心。几年高中生涯,他连任学生会主席,频繁的社会活动没影响他的学习,每天晚自习后,高7 级的教室里,最后熄灭的那盏煤油灯,一定是吴伟仁的。
为买10斤钉子 走40公里山路
在担任老家独柏村4组的生产队长时,他买钉子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当时生产队里要建一个养猪场,吴伟仁跑前跑后,砖石、木料都准备好了,独缺钉子。因为当时钉子属特供商品,镇上没有卖,一天,吴伟仁一大早就冒着小雨出发,步行8个多小时,到达40公里远的县城,他挨家挨户地问,但都没买到钉子。这么远跑来,总不能无功而返吧?于是,他找到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一位老师 开后门 ,老师找到县上一位领导,为他特批了十斤钉子。眼见天色已晚,老师要他住下来第二天再回去,但吴伟仁为了赶上第二天开工,坚决要走,随后就抱着钉子回家了。
稳、慢,出色的组织能力,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正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特质。这些,都在吴伟仁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王玉忠
人物
王玉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山东人,四川女婿,今年54岁。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王玉忠:每晚11点离开实验室
12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站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王玉忠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他也是此次四川高校唯一当选的院士。此外,川大校友、复旦大学陈芬儿教授,川大校友、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厂长向巧(女),电子科大校友、解放军总参谋部高级工程师谭述森等同时当选。
在实验室干活,是一种乐趣
王玉忠是山东人,四川女婿,今年54岁“如果引资成功。1994年,他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在四川大学晋升教授,1997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当时只有 6岁。
王玉忠说,他只要在成都,每天早上5点钟必定会起床查文献资料,每天晚上11点,他会赶在川大东门关门前才离开实验室。20多年来生活始终如此。他说他的爱好被工作掩盖了,几乎从未进过电影院,也很少有锻炼的机会, 我觉得跟学生在一起,在实验室里干活就是一种乐趣!
王玉忠每年会带几名硕士和博士,他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不过学生在学术方面会很自由。 我认为,所有的学生做学术之前要学会做人!
高分子材料研究,曾多次获奖
据了解,王玉忠致力于解决量大面广的通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固有的易燃性和难降解两大缺陷分别造成的 火灾 和 白色污染 两个问题的研究,创建了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在环境友好的无卤阻燃材料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成果,突破相关领域中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为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王玉忠1999年在德国一所研究院做访问教授,2002年在英国一所大学做皇家学会访问教授。现任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降解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基地主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
王玉忠曾荣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称号,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教育部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
王华明
人物
王华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泸州合江先市人。科研成果可实现用激光直接制造金属大型复杂构件
王华明:激光 D打印带头人
有 中国激光 D打印带头人 称号的王华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王华明是泸州合江先市人,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泸州市高新区顾问专家。由他指导并研发的新能源新材料 D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用激光直接制造金属大型复杂构件,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 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 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学习刻苦高中时人送外号 根号二
王华明和我是老乡,他老家在后坝村,我老家在新店村,挨得很近。 泸州社印刷厂厂长梁明高,得知王华明成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后,第一时间给他发送了祝贺短信。梁明高说,他与王华明是先市中学的高中校友,关系不错,只要有机会都会一起聚会。今年春节,两人还在合江县城喝了两杯小酒。
他学习很刻苦,理科成绩好,高中时因为身材矮小,被同学们取了个 根号二 的外号。 梁明高说,王华明在校时生活节俭、朴素,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我和王华明是高中同桌。 王华明的高中同学汪明春回忆,高考前夕,学校在全年级选取了8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到合江马街中学进修学习,其中6名男生,2名女生,王华明便是其中之一。
孝敬父母每年春节都坚持回家探亲
大哥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特别孝敬父母。 王华明的妹妹王华英目前在泸州市城监支队工作,她告诉相信一定能够满载而归!僵尸商人 那么多天生自带属性的宝石,他们的老家在合江县先市镇后坝村,老房子至今都保存完好。王华明回家时,还经常会去老房子看看。作为大哥的王华明,一直以来都对弟弟和三个妹妹比较照顾。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哥每年春节都坚持回家探亲。 王华英介绍,他们的父母目前与小妹一起在合江县城生活,大哥每次回家都要与父母拉拉家常。运气好的时候,在北师大担任教授的二哥王华春也能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年,其乐融融。
王华英回忆,她当年中考的时候,王华明还专门从大学请假回老家,全程陪考。
王华英说,除了学习刻苦外,王华明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 因为在家排行老大,从学校放假回家后,大哥经常出门去做工挣钱,比如修堰塘等。
泸县县委书记郭庆:心无旁骛地做学问搞研究
泸县县委书记郭庆与王华明是高中同学。 他话不多,主要精力就是在学习,他是个非常安静的人。 郭庆说,当时考大学与考中专是分开考,两人年纪当时很小,对于考学方面常在一起交流,相互鼓励,一起考上大学。
他从本科到博士、博士后、留学德国,再以 洪堡学者 身份回国,一直都是心无旁骛地读书搞研究,很勤奋。 郭庆说。
西南交大两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出炉,西南交通大学田红旗、任辉启两名博士校友当选。
田红旗:师从交大老校长孙翔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新当选院士田红旗,是中南大学副校长,博士期间师从西南交通大学孙翔老校长。田红旗,1959年出生,河南省鲁山县人,1981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99年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西南交通大学孙翔教授,后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气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副校长、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 光华工程科技奖 获得者,2010年 何梁何利奖 获得者。
据介绍,田红旗是我国铁路空气动力学和列车撞击动力学专家。在解决我国高速铁路空气动力问题、列车碰撞安全保护技术、恶劣风环境行车安全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工程应用成果。
任辉启:交大1994级博士校友
62岁的解放军总参工程部防护工程研究所任辉启,是西南交大工程力学1994级博士。此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任辉启为北京大学固体力学学士、清华结构工程访问学者、中科大爆炸力学硕士、西南交大工程力学博士,并具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科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是我军武器破坏效应与工程防护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
任辉启长期从事防护工程科研工作,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在武器破坏效应、工程防护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
中科院新增选院士61名 9名女性当选
中国科学院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61位科学家从157位初步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登新院士榜。经过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777名。
从年龄结构看,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 .9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年龄最小,为4 岁;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朱诗尧年龄最大,为69岁;60岁(含)以下的占88.5%。
从性别比例看,新当选院士中有9名女性,数量和比例均为上世纪90年代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专家顾瑛、45岁的北京大学教授黄如等。
61位新当选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名,化学部9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1名。
12位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同时公布,他们来自6个国家,其中美国6人,英国2人,德国、芬兰、瑞典、巴基斯坦各1人。其中罗伯特 格拉布斯和保罗 纳斯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院士增选。按照新的规则,院士遴选渠道较过去 收紧 ,只有院士推荐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两种渠道,减少了非学术因素干扰; 谢绝 处级以上官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了全体院士投票 终选 机制,考察候选人在更广学术范围内的认可度。
今年,新当选院士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将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自觉执行国家和所在单位关于待遇、兼职和退休等有关规定,若有严重损害院士群体声誉的行为,将主动申请撤销院士称号。据新华社
中国工程院致信新院士:婉拒过高物质待遇
中国工程院7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经过两轮评审会议、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70位新当选院士脱颖而出。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
70名新院士中,男性67人。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 岁,平均年龄56.2岁。新增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 4人,研究院所15人,企业及医院21人。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
在致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要求院士们继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深入工程科技实际。
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宜过多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 信中指出,院士不是 万事通 ,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 刀刃 上。建议不要安排他们参加那些本学科领域以外的各类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等活动。
本次院士增选中,工程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候选人提名途径方面,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 归口遴选部门 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等。
此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
鄂尔多斯治疗白癜风重点医院哪种软肝片软肝效果好
石嘴山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