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
2020-01-19 01:08:40 双城汽车网
车联未来形式展望与当前困境探讨
9月12日,第65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正式对公众开放。本届车展的主题除了电动车之外,还增加了汽车与络的融合和对周围环境的动态感知主题,也就是所谓的Telematics车联,这一变化被敏感的国内汽车媒体圈所感知。
T圈大热,在国际、国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整车厂、通信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硬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金融保险企业等等都参与到这个庞大的产业当中。从2009年通用Onstar、丰田G-book等车载智能系统的引入以及国内的上汽荣威inkaNet系统的推出,到2012年苹果公司在年度WWCS会议上联手宝马、奥迪、克莱斯勒、本田、通用、捷豹、路虎和丰田等车厂进驻汽车互联领域,再到中国自主研制和建立的用于导航和定位的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车联这个看似行业的名词似乎一下子就走进了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当中。
而与产业内专家学者相比,消费者所关心的并非行业标准、商业模式、感知技术等术语,消费者只关心车联能不能替我找到正确的方向、能否帮 我查到前方的路是否拥堵、车联的安全性能如何保证等具象问题。但不管专家学者、企业也好,消费者也罢,车联所衍生出来的问题该解决的还是应该解决。未来的车联会是什么样子?当前面临的困境如何来破解?这些都值得讨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车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 付于武
车联是汽车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针对新的社会、环境问题,汽车业面临新的。对社会、环境的新,互联技术、新能源技术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切入点和难点。如果这个瓶颈不突破的话,转型升级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通过车联推广,可以使现存道路容积扩大1.8倍,这就是升级,只有这样把压力变成动力、变成动力,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实现结构上的升级。现在看,车联对汽车产业极有意义。
目前,我国车联的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但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IT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协调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对于车联的理解还停留在车载信息服务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车联对于提高车辆安全、经济、排放等性能的巨大潜力。此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与不统一也制约了我国车联产业的发展。因此,组织和协调汽车整车企业、通信企业和电子设备企业跨行业、多学科领域间的合作,以车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形式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汽车技术发展中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任务。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车联不仅要高智慧更要傻瓜式
车联与两个概念相关,一个是智能交通,一个是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两者有交叉也有不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对车载智能新信息服务系统的接触与使用的更多。而众多车企推出的智能化车载系统在科技领域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很多消费者来说,仅仅拥有领先的科技是远远不够的,复杂的操作,完全让初次使用的消费者无从下手,所以对智能化车载系统来说,不仅需要领先的科技,更要拥有傻瓜式的操作过程,让初次使用的消费者能更快地体验到智能化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乐趣。
在我体验过的诸多车联技术中,最得心应手的还是上汽的inkaNet。与当前车联的触摸屏不同,动口不动手是 inkaNet最大的亮点,这一车载系统不仅拥有必需的导航、定位功能,还具备随时随地拨打免提、查股票、收短信、和朋友聊天等功能。当然,上汽 InkaNet在林林总总的车联技术中只属于领先半个车位而已,还远非车联的终极目标。车联的钱景,恐怕在于首先得有行业或国家标准,比如每家车载系统的接口还不尽相同,就更谈不上车联的商业模式了。实用、方便、功能强大恐怕才是车主需要的车联。
车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李克强
车联由深层次应用走向消费者需要全产业链合力
目前的车联绝大多数停留在娱乐与导航等信息服务阶段,没有给消费者带来明显的价值,故消费者不愿意埋单。据我了解,如通用的安吉星和丰田的G-book 等,消费者续订率并不高。而在未来,车联应用在于提高车辆本身的安全性、经济性、便捷性,试想如果每年能给消费者省下2000元的油钱,谁会不愿意多花 800元来购买这个服务呢?又或者能够像ABS、ESP那样明显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那么总是会有消费者愿意埋单的。
但是目前来看,提高车辆经济性、安全性等的车联功能应用较少,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不太成熟,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车联行业内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制约,必须联合车联产业链上的各级企业,形成合力,才能让车联的深层次应用真正走向消费者。
江苏中科天安智联总经理、车联技术产业创新联盟特聘专家 郎继军
车载智能系统应该是实用的 而不是沦为摆设
车联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不管是通用、福特这种国际品牌,还是上汽、长安等自主品牌,基本上每家车企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去搞,而且作为各车企、汽车研究院主要项目进行推广。从目前来看,车载智能系统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除了导航类、娱乐类、资讯类等车载应用外,还添加了很多其他五花八门的应用, 这些应用对于消费者而言,很多并不是实用的,而是作为花瓶沦为摆设。
造成这种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并非真正地掌握,而 是根据自己的想象,脱离实际,想当然地进行研发。在一线城市,导航的功能可能会被排在第一位,但在三四线城市,娱乐的功能就会远远重于导航。但不管怎样,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汽车厂商推出的应用,应首先保证它们不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不会影响安全。根据这样的要求,很多厂家开始加入语音技术,这样的创 新,才是符合消费者所需要的。据我了解,上汽的Inkanet 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错,所有的操作均可通过语音指令来实现。而有些国际品牌,来到中国之后,并不考虑中国消费者实际需要,把国外一套照搬过来,结果是可想 而知的,消费者能埋单那才奇怪呢。
总之,只有通过推广适合的并且实用的车载智能系统,车联令人期待的市场前景才可能真正到来。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掘金车联的杀手锏是做好用户体验
电脑在互联出现之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具,互联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电脑的认识。现在如果一台电脑无法上,我们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流畅的络体验,开发再多的应用,也还是一个工具,不会像今天如此发达。
汽 车亦然。在互联之前,车也只是一个工具,从最初的汽车影音产品,到后来带导航功能,之后,汽车也是不断地在增加产品功能,某个厂商开发一个新功能,另外 的厂商跟着一起上。最近几年,汽车的创新越来越少,大家都不知道该发掘什么卖点,寄希望于车联,但不知道联了究竟能干什么,不联没卖点,联了提供 不了什么服务,况且又增加了成本,市场不接受,于是,大家都在连与联之间徘徊。
主机厂现在纠结于车联的杀手级应用,大家都在思考,做车联 究竟有哪些杀手级的应用呢?在我看来,车联的发展,关键在于落实。现在车联行业有个普遍的情况,就是观望的多、说的多,实际做的少。就拿现在厂家推出的一键通、实时路况、远程防盗、违章代办及紧急救援等几个功能来说,真正能把这几个功能做精做细,用户还是愿意使用。问题是做精致了没有,一键通是否顺畅呢?
虽然车主不可能经常性地使用一键通,但当他急需使用一键通的便利时,能不能顺利地接通,并享受到贴心的服务呢?实时路况是否准确,覆盖的城市足够吗?对于道路的临时管制、事故、纠纷等交通事件,能否及时通知车主呢
?又整合了几家紧急救援机构?当车主在行驶过程中需要紧急救援的时 候,能不能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到现场呢?所以,在我看来,其寻找杀手级应用,不如做好用户体验;与其纠结于用或车机某种载体实现车联,不如先联,再做好用户体验;与其做华而不实的功能堆砌,不如做好用户体验。车联是个大概念,也是一个基础工程,企业能做的除了用户体验,还能有什么呢?
北斗导航市场部产品经理 高静波
车联发展需要基础产业先行
相对来说,北斗系统并不是广义的车联,仅是车联概念当中的一小部分,与GPS等属于基础位置信息提供商。车联的概念自出现以来一直都很火,产业链内很多厂商都在参与,但是一直都没有应用起来,从目前来看还只是产业内一些专业人员在推动整个车联的发展。
车联发展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说,车联还处在一个运营概念上,有很多基础性的问题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比如,通信的精度问题,有的系统通信精度可以达到10米以内,有的则可以达到3米~5米;还有系统可靠性问题等等。车联的行业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技术储备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北斗导航系统作为车联最基础的一块内容,现在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随着北斗产业的推广应用,车联也会随之发展起来。
宫颈炎好治疗吗九龙医院赵剑
三诺和罗氏血糖仪哪个好
- 上一篇:将于7月中旬正式营业
- 下一篇:P两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