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br夏夜大人们忙着收完场
2020-01-21 00:01:19 双城汽车网
二、
夏夜大人们忙着收完场,女人们都回家了,这时在生产队的大场房门前,男人们坐在场房前,爱抽烟的抽起了烟,爱丢方的丢起了方,爱说笑的说起了笑,爱听书的便听起了讲书,这九岁的小文科因爱听人讲书,收完场他的母亲叫他回家去睡,他就是不愿回去,说要和父亲晚上睡在麦场里,他的目的就是睡在麦场晚上能听人讲书,他很爱听故事了。今晚讲书的人就是年近六旬的陶江波老人,他可在这九岁的小文科的眼里就是个知识很渊博、和蔼可亲,且爱说爱笑的一个人。19 8年27岁的陶江波是国民党李宗仁部下军团长,他在在讲起台儿庄战役,谈到他所带的一团人最后就剩下他和一个警卫时,从尸骨横山的人堆中走出时,老人就有点伤感。这陶江波老人在村中人们都很尊敬他,也都爱听他谈古论今,所以没事时人们都很愿意围在他的跟前,他讲故事也好,讲历史也好,人们都爱听。今晚桃江波老人向在坐的人们却讲起了桃源村的历史来,这小文科很爱听大人们谈古论今。这陶江波老人向在坐的人讲桃源村史就象是老师在向学生讲课,他边讲边解答在坐的人们的提问。桃源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听老人们讲,我们叫桃源村是因为老祖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就愤然辞官,归隐后来到这里,儿孙们也都象陶渊明一样,很爱桃树和柳树,当时家家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城墙外的护城河两岸垂柳袅娜,桃花鲜艳,这大概就是我们村叫桃源村的原因吧。我们村从先祖陶渊明归隐到此,也出过许多的人才,我查过县志,我们村在北宋仁宗天圣五年,有个叫陶肃的人,是北宋京兆尹,为人秉性刚直,文武兼备,柔中有刚,教子有方,大有先祖陶渊明之风骨。他有四子,一个外甥也是他养大的,所以这外甥也就和陶肃的这四子连起了名字。这四子一甥按仁、义、礼、智、信排行而叫,长子叫陶仁,次子叫陶义,幼子叫陶礼,外甥叫李智,四子叫陶信,英宗时,老大陶仁和老三陶礼都中了进士,外甥李智和四子陶信都中了武举,老二陶义既中了武举又中了文举,后又中了进士,他长得很象他的父亲,性格也很象他的父亲陶肃。这四子一甥也都在外为官,这样一来,咱们桃源村在周户两县几十里路都很有影响。明朝时我村也出过一个进士和两个武举,到了清朝时,特别是乾隆年间,我们村可说是最辉煌的时期,乾隆乙科四个人中武举,这四人是陶登魁、陶应魁、陶先魁、陶战魁,到了乾隆卯科,陶三魁,陶五魁,陶顺魁中武举,那时我们村从东到西的路面全是用大条石铺起的,高大的城墙外,护城河水由南向北绕城环流,两岸除垂柳和桃树外,环绕着城墙还有青青的翠竹、芦苇、荻子。春天桃花和垂柳使我们村更加的迷人,初夏荷花出水,鱼跃水面,鸭鹅戏水,村外不远处小河边是荻子,还有大片的芦苇园和桃园,外村的人一进我们村都在惊叹老先人选择此处为安身之地。也难怪我们的先人选择此处为安身之地,你们这些年青人还不太清楚的,我村这个地理位置很特殊,我们村当时中间高四周低,南面有股清泉水,象小河一样长年的绕村流着,到了北面流在那里却一年又一年的流着,却怎么也流不满的,听老人讲,这北面河底下全是沙土,水从南面流在这儿就渗下去了,所以怎么的流也不会流满的,我们的老先人在这里长年居住,不断的改造,才形成我们村这特殊的地理环境。清乾隆年间因出七个举人,村子也很富有,听老人们讲,周围的人见了我们村不管那个小孩都叫少爷。老人讲到这,有的青年就说那多好呀!老人接着说,你们不知的,我们村在乾隆乙科中举的陶战魁,在参加武状元的比武时遭人陷害,他和江南的一个叫姚跃的争武状元,由于姚跃的舅父和和珅关系很好,姚跃知他要和战魁比武,状元绝不会是他的了,比武前战魁被骗进故宫,可怜、悲壮,战魁刚进古宫,有人就大声的喊有刺客,战魁被御 团团围住,他一想,这时必死无疑了,他心理很明的,明知是被人诬陷,可这时有理向谁讲呢?谁会这时听他讲呢?他被逼在故宫的一个墙角,情急之下,他手抓故宫的砖墙,刹那间就上在了房上,这时乱箭齐发,他拔起了房上的瓦向下打去,可一人怎敌得住这乱箭齐发呢?他身上扎满了箭,死后,还被碎尸。后来也有忠良之臣向皇帝禀报,说战魁是被诬陷,乾隆皇帝虽然弄清了此事,也处理了姚跃和他舅父,可一代英豪,我村的陶战魁却就这样的惨死了。听老人说他的尸体从京城运回,安葬他时,乾隆皇帝还专们为他题了四个字,制成扁让人从京城送来。那扁上是《一代英豪》四字,可惜从白莲教血洗南千户来我村后,我村许多有价值的房都给毁了。那乾隆给战魁安葬时题字《一代英豪》扁早就不见了。这战魁的墓地听老人说当时四五十亩地大呢,我小时侯见那墓地还有十几亩地大呢,当时这墓地上密密麻麻长着一人多高的刺树,因人一去那儿一不小心就给刺戳了,又蛰又疼,所以人们就把这坟就蛰刺坟,现在没有多大了,蛰刺坟上的蛰刺树早被人砍去烧柴了。这时已剩下一点多了,文科的父亲陶树德开会回来,看到孩子还在这儿听书,他有点生气,可老来得子,他走在孩子的跟前怎么也发不起脾气来了。他连哄带骗的把小文科叫走了。这小文科刚一走,桃江波老人就给在坐的人说,咱们村这二们家的文脉还是很重的,解放前后在外工作的人真可不少,这老书记的弟弟,老九听说在省城的官也不小的,老书记不是当时陶举人死了,家庭经济的原因可能把书也念成了,早也就在外工作了。这老书记虽说没出去,可听人们说老书记家的那个孩子,就是刚才在坐的那个,在校学习很好,这将来可是个人才。可谁知这小文科,和老书记睡下后脑子里全是陶江波老人讲的那些感人的场面。这小文科大概是由于亢奋吧,第二天他起的很早,见到了几个同学,就将昨晚听桃江波老人讲的许多历史故事和桃源村史向同学讲了起来,这小文科在桃江波老人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吸引了许多小伙伴来听。过了会儿来的同学多了,班主任到了教室,学生们就自动的都坐到自己坐位上,读起了书来。同学们参差不齐的读起了老师昨天刚教过的课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生们有的好好的读,有的在玩耍,上早读很乱的。铃响了,班主席说,赶快集合,当时在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的思想指导下,这学校各班都在学习解放军,学生们很快就整好了队,带到了操场,学生们在出操前先要集体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出操后,学生们边跑,边喊着毛主席语录,总之,天天的早操都是这样的。
夜已深了,可围在桃江波老人跟前的人还不愿走,特别一些好奇的青年人,就很想知道桃源村的兴衰史了。这陶江波老人读过多年的老书,加上他又好学,讲到此处,老人拉了几句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村的兴衰变迁,也真就像这首词所描写的那样,乾隆年间人称“小北京”可从白莲教血洗我村后,我村就慢慢的衰落下去了,你们这些年青人一点也不知的,听老人讲,在白莲教血洗我村时,真是惨不忍睹,这原因也是很多的,为什么能说白莲教血洗我村呢?当时白莲教也进过我们的临村,可就不像我们村这样的。你们知这是为什么吗?这也就是因为当时我们村人个个习武,个个善战,白莲教进我村时,就没有进别的村那样的容易,听老人讲白莲教先头部队几千人进我村时,被我们村的人杀的片甲不留,为此,也激怒了白莲教,他们卷土重来,大军将我村团团的包围住,为了掩护村人安全撤离,我村的剑侠豪杰,奋力和百倍于我村的白莲教大军拼杀,一部分人撤离,还有的没有来得急撤离的人,被白莲教都杀死,更让人惨不忍睹的是,听老人们说,白莲教将我村没撤离的男女老少杀死后,将还在吃奶的小孩放在一起,用碌碡全给碾死了。在这次我村和白莲教的战斗中,听老人们说,有个叫陶老大的人,可能是们们村的长门家的,他的武功很高的,在白莲教将村围住时,他一方面掩护村人安全撤退,一方面还要保护身上背着八十岁的老母亲,白莲教将村城门封锁住后,他背着老母,用一丈多长的椽,在护城河一撑,就跃过了护城河,他杀出一条血路,将母亲放在安全处后,回过头来再救还没有撤出村的人时,又被白莲教的人围住,他在白莲教的队伍中,如入无人之地,几百白莲教的人都被他杀死,可惜,黄昏时,白莲教人用白沙灰迷住了他的双眼,就这样白莲教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和他对面厮杀,他最后被白莲教人用乱箭射死。我村的英雄豪杰在白莲教进我村时也真的杀死不少白莲教人,白莲教人为了报仇,将被困村中的人全杀死后,就将婴儿全用碌碡给碾死了,我村当时很繁华的,听老人们讲,村东西城外有两个大油坊,白莲教血洗我村后,放把火将我村烧成一片焦土。白莲教人给官军赶走后,村人们回到村中,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人们常说,贼偷火着当年穷。听老人们说我村从白莲教血洗后就衰败下去了。屋漏更遭连阴雨,船迟反被打头风。大约到嘉庆10年时,我村因衰落,和杨家村为地界打起了官司,你们谁也不会相信吧,我们村和杨家村打官司时,我们村却输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村尽管也很有势力,可杨家村有个叫杨瑞的人,他在京城唱旦的,他有个绝活就是唱戏时扮演的旦角很像公主,这乾隆的女儿长到十八岁时却死去了,可谁知嘉庆当了皇帝,他的母亲每看到杨瑞的扮相很向自己的女儿,就对他特别喜欢,为此,这杨瑞因这样的关系也就可自然的进出于宫中,我村在和杨家村打官司时,因杨瑞在嘉庆母亲跟前的一席话,我村在和杨家村打官司时就输了,后来在临近的几个村中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桃源剑侠七八个,不如杨家唱淡的。我们村正因为这样后来老人也就不愿再给孩子教武功了。所以我们村到现在会武功的人没有了,听老人们说,咱们村老书记他父亲那一代的人也有许多人在习武,可到老书记这代就没有人习武了,现在枪火发达了,人们感到习武也没多大用处了。民国十八年,饥荒、瘟疫、兵匪,我村也死了不少人。我们村在民国十八年时,连村中的石条都卖给了杨家村杨毓秀了,从此后,我村就再也没有辉煌过了,不过,我们村的人必定是陶渊明的后代,个个都很有个性,也很有长远的眼光,尽管在民国时,我村还很穷,可人们对读书供孩上学还是很在意的,不是这样我村解放后在外面工作的人也没有这么多,我们村也不会比别的村强的。现在在外做官的也有,搞科研的也有,还有的解放前就去了国外的。为什么我们村会是这样呢?主要的原因我们村的人看中的是文化教育,我很小时就听父亲讲,三辈不读书,不如一窝猪。说明我村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很可惜呀,我看现在学生在校又不好好上课了,我想不管怎样我们村的孩子在校都要听老师的话,好好的学习,这样才有出息。
第二天晚上,这陶江波老人收完场,又向人们讲起了故事。夏夜在生产队时,人们在场里干完活,最有趣的就是听人讲故事了。这小文科特别爱听了,他每晚都要去场里,不管他父亲去不去场里他每晚都要我去,就是想听大人们讲故事。这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钟了,这小文科静静的坐在一旁听陶江波老人讲故事。这陶江波老人讲得很生动的,在坐的人都听得很认真。只见这陶江波老人津津有味的讲着。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我们村的陶飞奇,领了一千多人攻打户县县城后,又沿山而行又去攻打楼观镇.,攻打楼观后,又带着他的人去打河滩的闫家,把闫家几口人杀后,把闫家的财物分给贫苦的穷人,这时他手下已有几千人了,在周户两县频繁的活动着,地主恶霸闻风丧胆,这时,杨家村的大地主杨毓秀任周至县武装团练的团长,带兵去打陶飞奇,由于众寡悬殊陶飞奇领导的起义军秘密的解散了,这时周至县到处在捉拿陶飞奇,由于泄密他在射熊村时被发现,慌忙离开,沿着耿峪河向张寨村一带奔去,他人刚走,后面杨毓秀等人骑马而追,这时离张寨还很远,他怕被杨毓秀带的人追上,看见耿峪河边有几户人家,他就急忙的走进一户人家,这也就演出了一段柜中缘来。你们不知的,这陶飞奇尽管是领兵打仗,可他眉清目秀,个子也大,人也精明,当他慌忙中走进这户人家时,此时这户农家小院里只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正在家中纺线,姑娘一看这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就惊呆了。他眉宇间透出一股正气,且十分的惊慌。姑娘问名来意后,就马上把柜子打开,让陶飞奇忙藏在柜里,又把柜子锁上,自己又坐在那里纺起线来。不大一会儿,杨毓秀带的人就追到这里,他们朝北一望,这儿离张寨村还很远的,朝耿峪河两岸葳蕤的荻子环顾了一下,杨毓秀说:“咱们先到这几户人家看一下,看陶飞奇这匪头是不是藏在这里了。”杨毓秀带的人在这几户人家搜查着,当来这这姑娘家里时,见她正在纺线,就问这姑娘说:“姑娘你看见过一个小伙子来到你们这里了吗?”这姑娘有点胆怯的说:“没有人来过这里!”这时,杨毓秀又问姑娘,“你父母干什么去了呢?”“下地去了。”这杨毓秀一看这屋,只有一个小板柜,室如悬磬,心想匪头陶飞奇在这里也藏不住,因儿马不停蹄的又朝张寨村赶去。这杨毓秀带人走后,姑娘出门一看,见杨毓秀果然朝张寨村走去,她急忙走回家,取出钥匙开了柜上的锁子,对飞奇说:“唉,你出来,那伙人走了。”陶飞奇从柜里出来,问“姑娘,那伙人朝哪里走了。”“朝张寨村去了。你赶快走吧!一会儿我家人回来看见就不好了。”陶飞奇听了姑娘的话后,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飞似的沿河走了半里路远,过了用树条搭成的简易小桥,朝宋村方向走去,姑娘依着门目送着飞奇,直到转弯处有河堤堵住,她才回去了。这陶飞奇在周户两县到处的通缉,他只好远走他乡了。第二天,陶飞奇到了西安,遇上了当年黄埔军校的同学,经介绍又参军了,两年后,他就是师长了,回到西安邂逅遇上了黄埔军校同学杨虎城,多年没见,这次相见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他在西安呆了几天,说要回家看看,这时杨家村的杨毓秀听说陶飞奇要回家,坐不住了,就派人在三十里外的芙蓉镇去接陶飞奇,这人常说事别三日当寡目相看,这杨家村的杨毓秀万万没有想到两年前的匪头两年后却成了国军的师长。因以前把他当匪头,到处捉拿,现在见他是师长了,因而当他派去的人把陶飞奇接到双槐乡时,自己就主动的笑盈盈的走到陶飞奇的跟前,和陶飞奇拉起了话来,见陶飞奇好像一点也不反感,心理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在了地上,杨毓秀悄悄的对他手下的人说赶快回家去准备一下,我要把陶师长接到家里去好好的招待,这手下的人很快就回到家准备盛宴为陶师长接风洗尘,陶飞奇被杨毓秀接回了自己的家中,也有他的原因,杨毓秀这个人既刁钻又机敏,欺软怕硬,今见陶飞奇是师长,忧心忡忡,因特意将陶飞奇接到自己的家中,在酒席上向陶飞奇说明自己当时的行动也是无奈。杨毓秀虽说是周户两县有名的大地主,还是周至武装团练的团长,在别的村是很横行的,很霸道的,可他来咱们村时就没有一点霸气了。主要是咱们村有陶飞奇和陶景元这两个人物。刚才陶江波老人向在坐的人讲了陶飞奇,可还没讲陶景元,在坐的人大都不知道陶景元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就问起了陶江波老人来,他见大家问陶景元就又向大家讲起来。这陶景元就是咱们村的书记陶树德的父亲,是清末举人,因社会动乱他不愿做官就回家了,为了生计他回家后就当了私塾的老师,他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和亲,威高望重,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他的,正因为这样远近家境稍好一点的人家都愿把孩子送到他的门下去学习,他有个学生叫关林征,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蒋介石的得力股肱,一年的春天关林征回家后,专门来拜望他的恩师陶景元,你们青年人没见过那个场景的,好气派呀,关林征一进咱们这个小村庄,整个村子就被警卫团严密守护着,陌生人此时就不能再进我们村了。大将军关林征和老师谈了几个钟头的话,警卫团荷枪实弹守护了就好几个钟头。特别是关林征将军给他的老师赠送的扁,使得陶举人的名声大增,那扁上是关林征手书的四个大字,《一代宗师》。当时的县老爷见了陶举人也特别的敬重,我们村的人和别村的人发生矛盾时,只要陶举人出面,在当时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里有个人,强似使金银。陶江波老人讲到这里,看了一下坐在自己身边听讲的人,青年人、老年人,孩子都有,他便就对几个孩子说,你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村子出个人才,整个村子就会发生很大的便化,那么一个国家能出现一匹人才整个国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的。你们知道咱们周至现为什么又叫二曲县吗?我们周至县叫二曲县,不只是因山曲而为周,水曲而为至叫二曲县,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县在清初出了个著名的大家育家,他姓李,名颙,字二曲,他写了一本书叫《二曲集》主要是讲述教育的,他在这本书中讲道,“立人达人,全在教学;拨乱反正,全在教学;移风易俗,全在教学;旋乾转坤,全在教学。”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清朝入关后,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我们国家的科计落后了,所以才受到列强的欺凌,现在中国解放好多年了,社会安定,你们这些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国家才会强大,国家强大才不会受到列强的欺凌。陶飞奇老人大概讲得很精彩的缘故吧,这时不觉就是夏夜一点多了,老书记这时刚开完会,来到场里见文科还在这里听老人讲故事,就硬叫文科去睡,这小文科睡下后,又问起了父亲,说:“大,你说俺爷过去是不是也教过书?什么是举人呢?”老书记说:“快睡吧,都快一点半了。以后有机会你讲。”“不嘛,你就讲嘛,大,你一讲我就睡去了”这老书记大概也太爱这小文科了,在他的强求下,老书记向他讲清了,科举考试的一些清况,并向小文科讲明了什么举人,举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小文科听明了老书记讲清举人一词后,说了声,“我爷还是很有学识的一个人呢。”躺在被窝里算想着就睡着了。第二天老书记早就起来和妻子女儿去自留地里割麦去了,小文科由于昨夜晚听陶江波老人讲故事睡的太晚,早晨,老书记去地里割麦时也就没有叫他,好让他多睡会儿。这八九岁的孩子由于贪玩,晚上听故事时间又很晚了,所以一觉就睡到八点多还没起来。老书记由于上午要开会,所以就叫妻子回家吃过饭再和三女玉凤去割麦,他顺便来到场里,叫醒文科一同回家去吃早饭,这小文科在迷迷糊糊中被老书记叫醒后,去麦场旁的地里小便去了,老书记把被褥很快的叠好,小文科过来,老书记就对小文科说:“你先把褥子抱回去,我在场里给队长说句话就回来了。”这小文科听父亲要给队长说话,就对老书记说:“大,我把被褥一起抱回家去。”老书记嫌文科太小,只让他抱褥子,可小文科却要全抱,无奈,老书记就对文科说:“你把被褥一起抱时走慢点。”“嗯,知道了。”小文科答着就抱着被褥慢慢的向回走了。他由于个子小抱着被褥也抱不紧,抱着被子就拖在了地上,老书记给队长说过话,就急忙的赶文科,一时怕被子弄脏,二是更怕文科小抱被褥把他挣了,老书记接过被子,只让小文科抱个小褥子,小文可抱这褥子算走算跳,很快的就跑回家了,文科的母亲已把早饭舀好等着文科和老书记吃。老书记虽说是这个小小的村子的书记,可经常是大会小会不断,他吃过饭就去大队部开会去了,小文科和弟弟、母亲、三姐玉凤、他婆几个人吃过饭后,母亲让文科的三姐玉凤去洗锅,自己在磨镰刀,一会儿,三姐玉凤把锅也洗完了,母亲把镰也磨好了,三姐玉凤和母亲就很快的去自留地割麦去了,文科出去和同学玩了。大约十一半点时,母亲和三姐还在地里割麦,小文科回到家,取出他们家那铝壶来。给里灌满水,给他婆要钱在商店买了包糖精,给那壶里放点糖精和好后,准备去给母亲和三姐送水时,小弟文举在外面玩耍也回家来了,也要跟这文科给地里送水去,文科不愿让文举和他去,可文举哭着硬要去,在炕上坐着的老书记的母亲就对文科说:“文科,娃要去,你把娃也引上去。”老书记的母亲再三的给文科说后,这文科才引着弟弟文举给地里送水去了。这时,快12点了,骄阳似火,割了一上午麦子的母亲和三姐又饥又渴,见到儿子这时把水送来,真有久旱逢甘露,她急忙接过水就大口的喝了起来,喝过后,又叫三女儿玉凤也过来喝过水。秀兰喝过水后显得也有精神了,准备把剩下的不到二分地和三女儿加把劲,割完后回家,她刚走到麦地畔,下镰割麦时,地临家的陶枝茂看着秀兰说:“八姐,你那儿还有水吗?”“有,你看我只顾着赶割麦,娃提来的水,也就忘记给你和采莲妹喝了。”枝茂过来喝过水就去割麦了,她就大声的喊在地对面的枝茂的妻子,“彩莲妹。快过来,喝该子再割吧!”“就过来了。”|彩莲见到了水这时就马上想喝,于是放下手中的镰,大步的走过来,见到文科和文举就说:“八姐,你看你们家的这两个孩子,多懂事,知道在这个时侯给地里送水,我们家的狗群被你家的文科还大两岁,这时不知都跑在那里,野得很,有时吃饭都不回家,------”她还没说完就提起水壶大口的喝了起来。这时喝过水正在割麦的枝茂听妻子这么说,正割着麦,直起腰来,笑着对秀兰说:“这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老子英雄儿好汉,他大卖葱娃卖蒜。”“别胡说了。”秀兰看着枝茂也笑着说:“你看你家的狗群,身强体壮,和你一样,双料子,将来干活肯定比你还风。”由于赶着割麦,枝茂还想说会儿笑,见秀兰拿镰割起了麦,妻子也喊说:“别片了,都上午了。”枝茂听见妻子喊也就急忙割麦去了。
?
共 845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渭河儿女的故事在剑客惠锋笔下那是滔滔不绝,动人心弦,从小故事到历史传奇,处处都是知识,看君书,等于在学习历史,看人间百态,了解和学习了很多很多,为你的文章喝彩,为作者鼓掌,愿你的文章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全世界都了解关中平原,八百里平川上的历史变迁和传奇,谢谢剑客【编辑:浪漫诗剑侠】
1 楼 文友: 2012-0 -02 09: 0:10 渭河儿女的故事在剑客惠锋笔下那是滔滔不绝,动人心弦,从小故事到历史传奇,处处都是知识,看君书,等于在学习历史,看人间百态,了解和学习了很多很多,为你的文章喝彩,为作者鼓掌,愿你的文章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全世界都了解关中平原,八百里平川上的历史变迁和传奇,谢谢剑客,再接再励,谱写新的华章。 浪漫诗剑侠,专为古今英雄写传奇,目下在江山文学网已发表长篇传奇经典 0部。肌肉酸痛时候吃什么原研进口治疗阳痿中风患者的自愈
夏夜大人们忙着收完场,女人们都回家了,这时在生产队的大场房门前,男人们坐在场房前,爱抽烟的抽起了烟,爱丢方的丢起了方,爱说笑的说起了笑,爱听书的便听起了讲书,这九岁的小文科因爱听人讲书,收完场他的母亲叫他回家去睡,他就是不愿回去,说要和父亲晚上睡在麦场里,他的目的就是睡在麦场晚上能听人讲书,他很爱听故事了。今晚讲书的人就是年近六旬的陶江波老人,他可在这九岁的小文科的眼里就是个知识很渊博、和蔼可亲,且爱说爱笑的一个人。19 8年27岁的陶江波是国民党李宗仁部下军团长,他在在讲起台儿庄战役,谈到他所带的一团人最后就剩下他和一个警卫时,从尸骨横山的人堆中走出时,老人就有点伤感。这陶江波老人在村中人们都很尊敬他,也都爱听他谈古论今,所以没事时人们都很愿意围在他的跟前,他讲故事也好,讲历史也好,人们都爱听。今晚桃江波老人向在坐的人们却讲起了桃源村的历史来,这小文科很爱听大人们谈古论今。这陶江波老人向在坐的人讲桃源村史就象是老师在向学生讲课,他边讲边解答在坐的人们的提问。桃源村是个古老的村庄,听老人们讲,我们叫桃源村是因为老祖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就愤然辞官,归隐后来到这里,儿孙们也都象陶渊明一样,很爱桃树和柳树,当时家家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城墙外的护城河两岸垂柳袅娜,桃花鲜艳,这大概就是我们村叫桃源村的原因吧。我们村从先祖陶渊明归隐到此,也出过许多的人才,我查过县志,我们村在北宋仁宗天圣五年,有个叫陶肃的人,是北宋京兆尹,为人秉性刚直,文武兼备,柔中有刚,教子有方,大有先祖陶渊明之风骨。他有四子,一个外甥也是他养大的,所以这外甥也就和陶肃的这四子连起了名字。这四子一甥按仁、义、礼、智、信排行而叫,长子叫陶仁,次子叫陶义,幼子叫陶礼,外甥叫李智,四子叫陶信,英宗时,老大陶仁和老三陶礼都中了进士,外甥李智和四子陶信都中了武举,老二陶义既中了武举又中了文举,后又中了进士,他长得很象他的父亲,性格也很象他的父亲陶肃。这四子一甥也都在外为官,这样一来,咱们桃源村在周户两县几十里路都很有影响。明朝时我村也出过一个进士和两个武举,到了清朝时,特别是乾隆年间,我们村可说是最辉煌的时期,乾隆乙科四个人中武举,这四人是陶登魁、陶应魁、陶先魁、陶战魁,到了乾隆卯科,陶三魁,陶五魁,陶顺魁中武举,那时我们村从东到西的路面全是用大条石铺起的,高大的城墙外,护城河水由南向北绕城环流,两岸除垂柳和桃树外,环绕着城墙还有青青的翠竹、芦苇、荻子。春天桃花和垂柳使我们村更加的迷人,初夏荷花出水,鱼跃水面,鸭鹅戏水,村外不远处小河边是荻子,还有大片的芦苇园和桃园,外村的人一进我们村都在惊叹老先人选择此处为安身之地。也难怪我们的先人选择此处为安身之地,你们这些年青人还不太清楚的,我村这个地理位置很特殊,我们村当时中间高四周低,南面有股清泉水,象小河一样长年的绕村流着,到了北面流在那里却一年又一年的流着,却怎么也流不满的,听老人讲,这北面河底下全是沙土,水从南面流在这儿就渗下去了,所以怎么的流也不会流满的,我们的老先人在这里长年居住,不断的改造,才形成我们村这特殊的地理环境。清乾隆年间因出七个举人,村子也很富有,听老人们讲,周围的人见了我们村不管那个小孩都叫少爷。老人讲到这,有的青年就说那多好呀!老人接着说,你们不知的,我们村在乾隆乙科中举的陶战魁,在参加武状元的比武时遭人陷害,他和江南的一个叫姚跃的争武状元,由于姚跃的舅父和和珅关系很好,姚跃知他要和战魁比武,状元绝不会是他的了,比武前战魁被骗进故宫,可怜、悲壮,战魁刚进古宫,有人就大声的喊有刺客,战魁被御 团团围住,他一想,这时必死无疑了,他心理很明的,明知是被人诬陷,可这时有理向谁讲呢?谁会这时听他讲呢?他被逼在故宫的一个墙角,情急之下,他手抓故宫的砖墙,刹那间就上在了房上,这时乱箭齐发,他拔起了房上的瓦向下打去,可一人怎敌得住这乱箭齐发呢?他身上扎满了箭,死后,还被碎尸。后来也有忠良之臣向皇帝禀报,说战魁是被诬陷,乾隆皇帝虽然弄清了此事,也处理了姚跃和他舅父,可一代英豪,我村的陶战魁却就这样的惨死了。听老人说他的尸体从京城运回,安葬他时,乾隆皇帝还专们为他题了四个字,制成扁让人从京城送来。那扁上是《一代英豪》四字,可惜从白莲教血洗南千户来我村后,我村许多有价值的房都给毁了。那乾隆给战魁安葬时题字《一代英豪》扁早就不见了。这战魁的墓地听老人说当时四五十亩地大呢,我小时侯见那墓地还有十几亩地大呢,当时这墓地上密密麻麻长着一人多高的刺树,因人一去那儿一不小心就给刺戳了,又蛰又疼,所以人们就把这坟就蛰刺坟,现在没有多大了,蛰刺坟上的蛰刺树早被人砍去烧柴了。这时已剩下一点多了,文科的父亲陶树德开会回来,看到孩子还在这儿听书,他有点生气,可老来得子,他走在孩子的跟前怎么也发不起脾气来了。他连哄带骗的把小文科叫走了。这小文科刚一走,桃江波老人就给在坐的人说,咱们村这二们家的文脉还是很重的,解放前后在外工作的人真可不少,这老书记的弟弟,老九听说在省城的官也不小的,老书记不是当时陶举人死了,家庭经济的原因可能把书也念成了,早也就在外工作了。这老书记虽说没出去,可听人们说老书记家的那个孩子,就是刚才在坐的那个,在校学习很好,这将来可是个人才。可谁知这小文科,和老书记睡下后脑子里全是陶江波老人讲的那些感人的场面。这小文科大概是由于亢奋吧,第二天他起的很早,见到了几个同学,就将昨晚听桃江波老人讲的许多历史故事和桃源村史向同学讲了起来,这小文科在桃江波老人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吸引了许多小伙伴来听。过了会儿来的同学多了,班主任到了教室,学生们就自动的都坐到自己坐位上,读起了书来。同学们参差不齐的读起了老师昨天刚教过的课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生们有的好好的读,有的在玩耍,上早读很乱的。铃响了,班主席说,赶快集合,当时在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的思想指导下,这学校各班都在学习解放军,学生们很快就整好了队,带到了操场,学生们在出操前先要集体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出操后,学生们边跑,边喊着毛主席语录,总之,天天的早操都是这样的。
夜已深了,可围在桃江波老人跟前的人还不愿走,特别一些好奇的青年人,就很想知道桃源村的兴衰史了。这陶江波老人读过多年的老书,加上他又好学,讲到此处,老人拉了几句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村的兴衰变迁,也真就像这首词所描写的那样,乾隆年间人称“小北京”可从白莲教血洗我村后,我村就慢慢的衰落下去了,你们这些年青人一点也不知的,听老人讲,在白莲教血洗我村时,真是惨不忍睹,这原因也是很多的,为什么能说白莲教血洗我村呢?当时白莲教也进过我们的临村,可就不像我们村这样的。你们知这是为什么吗?这也就是因为当时我们村人个个习武,个个善战,白莲教进我村时,就没有进别的村那样的容易,听老人讲白莲教先头部队几千人进我村时,被我们村的人杀的片甲不留,为此,也激怒了白莲教,他们卷土重来,大军将我村团团的包围住,为了掩护村人安全撤离,我村的剑侠豪杰,奋力和百倍于我村的白莲教大军拼杀,一部分人撤离,还有的没有来得急撤离的人,被白莲教都杀死,更让人惨不忍睹的是,听老人们说,白莲教将我村没撤离的男女老少杀死后,将还在吃奶的小孩放在一起,用碌碡全给碾死了。在这次我村和白莲教的战斗中,听老人们说,有个叫陶老大的人,可能是们们村的长门家的,他的武功很高的,在白莲教将村围住时,他一方面掩护村人安全撤退,一方面还要保护身上背着八十岁的老母亲,白莲教将村城门封锁住后,他背着老母,用一丈多长的椽,在护城河一撑,就跃过了护城河,他杀出一条血路,将母亲放在安全处后,回过头来再救还没有撤出村的人时,又被白莲教的人围住,他在白莲教的队伍中,如入无人之地,几百白莲教的人都被他杀死,可惜,黄昏时,白莲教人用白沙灰迷住了他的双眼,就这样白莲教的人也不敢轻易的和他对面厮杀,他最后被白莲教人用乱箭射死。我村的英雄豪杰在白莲教进我村时也真的杀死不少白莲教人,白莲教人为了报仇,将被困村中的人全杀死后,就将婴儿全用碌碡给碾死了,我村当时很繁华的,听老人们讲,村东西城外有两个大油坊,白莲教血洗我村后,放把火将我村烧成一片焦土。白莲教人给官军赶走后,村人们回到村中,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人们常说,贼偷火着当年穷。听老人们说我村从白莲教血洗后就衰败下去了。屋漏更遭连阴雨,船迟反被打头风。大约到嘉庆10年时,我村因衰落,和杨家村为地界打起了官司,你们谁也不会相信吧,我们村和杨家村打官司时,我们村却输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村尽管也很有势力,可杨家村有个叫杨瑞的人,他在京城唱旦的,他有个绝活就是唱戏时扮演的旦角很像公主,这乾隆的女儿长到十八岁时却死去了,可谁知嘉庆当了皇帝,他的母亲每看到杨瑞的扮相很向自己的女儿,就对他特别喜欢,为此,这杨瑞因这样的关系也就可自然的进出于宫中,我村在和杨家村打官司时,因杨瑞在嘉庆母亲跟前的一席话,我村在和杨家村打官司时就输了,后来在临近的几个村中就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桃源剑侠七八个,不如杨家唱淡的。我们村正因为这样后来老人也就不愿再给孩子教武功了。所以我们村到现在会武功的人没有了,听老人们说,咱们村老书记他父亲那一代的人也有许多人在习武,可到老书记这代就没有人习武了,现在枪火发达了,人们感到习武也没多大用处了。民国十八年,饥荒、瘟疫、兵匪,我村也死了不少人。我们村在民国十八年时,连村中的石条都卖给了杨家村杨毓秀了,从此后,我村就再也没有辉煌过了,不过,我们村的人必定是陶渊明的后代,个个都很有个性,也很有长远的眼光,尽管在民国时,我村还很穷,可人们对读书供孩上学还是很在意的,不是这样我村解放后在外面工作的人也没有这么多,我们村也不会比别的村强的。现在在外做官的也有,搞科研的也有,还有的解放前就去了国外的。为什么我们村会是这样呢?主要的原因我们村的人看中的是文化教育,我很小时就听父亲讲,三辈不读书,不如一窝猪。说明我村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很可惜呀,我看现在学生在校又不好好上课了,我想不管怎样我们村的孩子在校都要听老师的话,好好的学习,这样才有出息。
第二天晚上,这陶江波老人收完场,又向人们讲起了故事。夏夜在生产队时,人们在场里干完活,最有趣的就是听人讲故事了。这小文科特别爱听了,他每晚都要去场里,不管他父亲去不去场里他每晚都要我去,就是想听大人们讲故事。这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钟了,这小文科静静的坐在一旁听陶江波老人讲故事。这陶江波老人讲得很生动的,在坐的人都听得很认真。只见这陶江波老人津津有味的讲着。民国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三四年,我们村的陶飞奇,领了一千多人攻打户县县城后,又沿山而行又去攻打楼观镇.,攻打楼观后,又带着他的人去打河滩的闫家,把闫家几口人杀后,把闫家的财物分给贫苦的穷人,这时他手下已有几千人了,在周户两县频繁的活动着,地主恶霸闻风丧胆,这时,杨家村的大地主杨毓秀任周至县武装团练的团长,带兵去打陶飞奇,由于众寡悬殊陶飞奇领导的起义军秘密的解散了,这时周至县到处在捉拿陶飞奇,由于泄密他在射熊村时被发现,慌忙离开,沿着耿峪河向张寨村一带奔去,他人刚走,后面杨毓秀等人骑马而追,这时离张寨还很远,他怕被杨毓秀带的人追上,看见耿峪河边有几户人家,他就急忙的走进一户人家,这也就演出了一段柜中缘来。你们不知的,这陶飞奇尽管是领兵打仗,可他眉清目秀,个子也大,人也精明,当他慌忙中走进这户人家时,此时这户农家小院里只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正在家中纺线,姑娘一看这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就惊呆了。他眉宇间透出一股正气,且十分的惊慌。姑娘问名来意后,就马上把柜子打开,让陶飞奇忙藏在柜里,又把柜子锁上,自己又坐在那里纺起线来。不大一会儿,杨毓秀带的人就追到这里,他们朝北一望,这儿离张寨村还很远的,朝耿峪河两岸葳蕤的荻子环顾了一下,杨毓秀说:“咱们先到这几户人家看一下,看陶飞奇这匪头是不是藏在这里了。”杨毓秀带的人在这几户人家搜查着,当来这这姑娘家里时,见她正在纺线,就问这姑娘说:“姑娘你看见过一个小伙子来到你们这里了吗?”这姑娘有点胆怯的说:“没有人来过这里!”这时,杨毓秀又问姑娘,“你父母干什么去了呢?”“下地去了。”这杨毓秀一看这屋,只有一个小板柜,室如悬磬,心想匪头陶飞奇在这里也藏不住,因儿马不停蹄的又朝张寨村赶去。这杨毓秀带人走后,姑娘出门一看,见杨毓秀果然朝张寨村走去,她急忙走回家,取出钥匙开了柜上的锁子,对飞奇说:“唉,你出来,那伙人走了。”陶飞奇从柜里出来,问“姑娘,那伙人朝哪里走了。”“朝张寨村去了。你赶快走吧!一会儿我家人回来看见就不好了。”陶飞奇听了姑娘的话后,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飞似的沿河走了半里路远,过了用树条搭成的简易小桥,朝宋村方向走去,姑娘依着门目送着飞奇,直到转弯处有河堤堵住,她才回去了。这陶飞奇在周户两县到处的通缉,他只好远走他乡了。第二天,陶飞奇到了西安,遇上了当年黄埔军校的同学,经介绍又参军了,两年后,他就是师长了,回到西安邂逅遇上了黄埔军校同学杨虎城,多年没见,这次相见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他在西安呆了几天,说要回家看看,这时杨家村的杨毓秀听说陶飞奇要回家,坐不住了,就派人在三十里外的芙蓉镇去接陶飞奇,这人常说事别三日当寡目相看,这杨家村的杨毓秀万万没有想到两年前的匪头两年后却成了国军的师长。因以前把他当匪头,到处捉拿,现在见他是师长了,因而当他派去的人把陶飞奇接到双槐乡时,自己就主动的笑盈盈的走到陶飞奇的跟前,和陶飞奇拉起了话来,见陶飞奇好像一点也不反感,心理悬着的一块石头才算落在了地上,杨毓秀悄悄的对他手下的人说赶快回家去准备一下,我要把陶师长接到家里去好好的招待,这手下的人很快就回到家准备盛宴为陶师长接风洗尘,陶飞奇被杨毓秀接回了自己的家中,也有他的原因,杨毓秀这个人既刁钻又机敏,欺软怕硬,今见陶飞奇是师长,忧心忡忡,因特意将陶飞奇接到自己的家中,在酒席上向陶飞奇说明自己当时的行动也是无奈。杨毓秀虽说是周户两县有名的大地主,还是周至武装团练的团长,在别的村是很横行的,很霸道的,可他来咱们村时就没有一点霸气了。主要是咱们村有陶飞奇和陶景元这两个人物。刚才陶江波老人向在坐的人讲了陶飞奇,可还没讲陶景元,在坐的人大都不知道陶景元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就问起了陶江波老人来,他见大家问陶景元就又向大家讲起来。这陶景元就是咱们村的书记陶树德的父亲,是清末举人,因社会动乱他不愿做官就回家了,为了生计他回家后就当了私塾的老师,他学识渊博,为人和蔼和亲,威高望重,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他的,正因为这样远近家境稍好一点的人家都愿把孩子送到他的门下去学习,他有个学生叫关林征,是国民党的军政要员,蒋介石的得力股肱,一年的春天关林征回家后,专门来拜望他的恩师陶景元,你们青年人没见过那个场景的,好气派呀,关林征一进咱们这个小村庄,整个村子就被警卫团严密守护着,陌生人此时就不能再进我们村了。大将军关林征和老师谈了几个钟头的话,警卫团荷枪实弹守护了就好几个钟头。特别是关林征将军给他的老师赠送的扁,使得陶举人的名声大增,那扁上是关林征手书的四个大字,《一代宗师》。当时的县老爷见了陶举人也特别的敬重,我们村的人和别村的人发生矛盾时,只要陶举人出面,在当时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朝里有个人,强似使金银。陶江波老人讲到这里,看了一下坐在自己身边听讲的人,青年人、老年人,孩子都有,他便就对几个孩子说,你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个村子出个人才,整个村子就会发生很大的便化,那么一个国家能出现一匹人才整个国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的。你们知道咱们周至现为什么又叫二曲县吗?我们周至县叫二曲县,不只是因山曲而为周,水曲而为至叫二曲县,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县在清初出了个著名的大家育家,他姓李,名颙,字二曲,他写了一本书叫《二曲集》主要是讲述教育的,他在这本书中讲道,“立人达人,全在教学;拨乱反正,全在教学;移风易俗,全在教学;旋乾转坤,全在教学。”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清朝入关后,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我们国家的科计落后了,所以才受到列强的欺凌,现在中国解放好多年了,社会安定,你们这些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国家才会强大,国家强大才不会受到列强的欺凌。陶飞奇老人大概讲得很精彩的缘故吧,这时不觉就是夏夜一点多了,老书记这时刚开完会,来到场里见文科还在这里听老人讲故事,就硬叫文科去睡,这小文科睡下后,又问起了父亲,说:“大,你说俺爷过去是不是也教过书?什么是举人呢?”老书记说:“快睡吧,都快一点半了。以后有机会你讲。”“不嘛,你就讲嘛,大,你一讲我就睡去了”这老书记大概也太爱这小文科了,在他的强求下,老书记向他讲清了,科举考试的一些清况,并向小文科讲明了什么举人,举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小文科听明了老书记讲清举人一词后,说了声,“我爷还是很有学识的一个人呢。”躺在被窝里算想着就睡着了。第二天老书记早就起来和妻子女儿去自留地里割麦去了,小文科由于昨夜晚听陶江波老人讲故事睡的太晚,早晨,老书记去地里割麦时也就没有叫他,好让他多睡会儿。这八九岁的孩子由于贪玩,晚上听故事时间又很晚了,所以一觉就睡到八点多还没起来。老书记由于上午要开会,所以就叫妻子回家吃过饭再和三女玉凤去割麦,他顺便来到场里,叫醒文科一同回家去吃早饭,这小文科在迷迷糊糊中被老书记叫醒后,去麦场旁的地里小便去了,老书记把被褥很快的叠好,小文科过来,老书记就对小文科说:“你先把褥子抱回去,我在场里给队长说句话就回来了。”这小文科听父亲要给队长说话,就对老书记说:“大,我把被褥一起抱回家去。”老书记嫌文科太小,只让他抱褥子,可小文科却要全抱,无奈,老书记就对文科说:“你把被褥一起抱时走慢点。”“嗯,知道了。”小文科答着就抱着被褥慢慢的向回走了。他由于个子小抱着被褥也抱不紧,抱着被子就拖在了地上,老书记给队长说过话,就急忙的赶文科,一时怕被子弄脏,二是更怕文科小抱被褥把他挣了,老书记接过被子,只让小文科抱个小褥子,小文可抱这褥子算走算跳,很快的就跑回家了,文科的母亲已把早饭舀好等着文科和老书记吃。老书记虽说是这个小小的村子的书记,可经常是大会小会不断,他吃过饭就去大队部开会去了,小文科和弟弟、母亲、三姐玉凤、他婆几个人吃过饭后,母亲让文科的三姐玉凤去洗锅,自己在磨镰刀,一会儿,三姐玉凤把锅也洗完了,母亲把镰也磨好了,三姐玉凤和母亲就很快的去自留地割麦去了,文科出去和同学玩了。大约十一半点时,母亲和三姐还在地里割麦,小文科回到家,取出他们家那铝壶来。给里灌满水,给他婆要钱在商店买了包糖精,给那壶里放点糖精和好后,准备去给母亲和三姐送水时,小弟文举在外面玩耍也回家来了,也要跟这文科给地里送水去,文科不愿让文举和他去,可文举哭着硬要去,在炕上坐着的老书记的母亲就对文科说:“文科,娃要去,你把娃也引上去。”老书记的母亲再三的给文科说后,这文科才引着弟弟文举给地里送水去了。这时,快12点了,骄阳似火,割了一上午麦子的母亲和三姐又饥又渴,见到儿子这时把水送来,真有久旱逢甘露,她急忙接过水就大口的喝了起来,喝过后,又叫三女儿玉凤也过来喝过水。秀兰喝过水后显得也有精神了,准备把剩下的不到二分地和三女儿加把劲,割完后回家,她刚走到麦地畔,下镰割麦时,地临家的陶枝茂看着秀兰说:“八姐,你那儿还有水吗?”“有,你看我只顾着赶割麦,娃提来的水,也就忘记给你和采莲妹喝了。”枝茂过来喝过水就去割麦了,她就大声的喊在地对面的枝茂的妻子,“彩莲妹。快过来,喝该子再割吧!”“就过来了。”|彩莲见到了水这时就马上想喝,于是放下手中的镰,大步的走过来,见到文科和文举就说:“八姐,你看你们家的这两个孩子,多懂事,知道在这个时侯给地里送水,我们家的狗群被你家的文科还大两岁,这时不知都跑在那里,野得很,有时吃饭都不回家,------”她还没说完就提起水壶大口的喝了起来。这时喝过水正在割麦的枝茂听妻子这么说,正割着麦,直起腰来,笑着对秀兰说:“这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老子英雄儿好汉,他大卖葱娃卖蒜。”“别胡说了。”秀兰看着枝茂也笑着说:“你看你家的狗群,身强体壮,和你一样,双料子,将来干活肯定比你还风。”由于赶着割麦,枝茂还想说会儿笑,见秀兰拿镰割起了麦,妻子也喊说:“别片了,都上午了。”枝茂听见妻子喊也就急忙割麦去了。
?
共 845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渭河儿女的故事在剑客惠锋笔下那是滔滔不绝,动人心弦,从小故事到历史传奇,处处都是知识,看君书,等于在学习历史,看人间百态,了解和学习了很多很多,为你的文章喝彩,为作者鼓掌,愿你的文章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全世界都了解关中平原,八百里平川上的历史变迁和传奇,谢谢剑客【编辑:浪漫诗剑侠】
1 楼 文友: 2012-0 -02 09: 0:10 渭河儿女的故事在剑客惠锋笔下那是滔滔不绝,动人心弦,从小故事到历史传奇,处处都是知识,看君书,等于在学习历史,看人间百态,了解和学习了很多很多,为你的文章喝彩,为作者鼓掌,愿你的文章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让全世界都了解关中平原,八百里平川上的历史变迁和传奇,谢谢剑客,再接再励,谱写新的华章。 浪漫诗剑侠,专为古今英雄写传奇,目下在江山文学网已发表长篇传奇经典 0部。肌肉酸痛时候吃什么原研进口治疗阳痿中风患者的自愈
- 上一篇:写山力拔千仞
- 下一篇:2016纽约时报畅销书To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