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情

要断除懈怠的话

2020-03-13 05:47:00  双城汽车网

要断除懈怠的话,必须从内心观修无常

云何犹不知。

身陷惑网者。

必囚生死狱。

正入死神口。

这个教言讲了无常的道理。让自己不懒惰的办法,就是修无常,可是很多人的无常修得太差,所以特别懒惰懈怠。在座的道友也是同样,很多人说自己精进不起来,为什么?就是你对无常没有修好,对轮回的痛苦没有观好。如果对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好好思维,怎么可能天天散乱放逸?在这里给我们的教言是无常观,前面讲忏悔时也说过:若没有赶快忏悔,死亡来时怎么办?从这个侧面讲了无常。而此处是说:我们修行不精进的原因,就是因为懈怠,要断除懈怠的话,必须从内心观修无常。

索达吉堪布:从生活中11个方面观修无常

平时的行住坐卧、所作所为,也要全部观无常。那么,如何在生活中观无常呢?下面具体讲几个例子:

一、走路

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观想这条路是无常的,从粗大角度来讲,它终究会被各种灾害所毁;从细微角度而言,它是刹那刹那迁变的。同时,你身体也是无常的,以后不一定再路过这里。既然如此,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如理如法,始终以正知正念摄持自己。如《般若摄颂》云:“行住坐卧具正知,视轭木许无心乱。”对于无常,世间人在亲友病逝时,才有一点感触,伤心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而作为修行人,即使两个人身体很健康,离别时也应该当成永别:“我们以后不一定能见面了,极乐世界再见吧!”时时有种无常观,这是相当重要的。世间人或许觉得这不吉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修行人之间需要一种观无常的微妙缘起。

二、住处

所居住的处所,从现相上讲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可贪执的;从实相上讲,就像具髻梵天对舍利子所说,佛的娑婆世界是清净刹土,我们应当如是观想,不能认为这是脏、乱、差的地方。很多修行不好的人,看这个世界肮脏不堪,所接触的全部视为妖魔鬼怪,这样的心态对修行极有损害。

三、饮食

饮食受用是无常的,如果你有一些修行境界,应当享用禅定的美食。以前,米拉日巴尊者在山中节食苦行时,许多空行母现身供养衣食,并说:“尊者啊,您在修行的时候,如果吃一点人间的食物,穿一点衣服,同时服用一点点空行的妙食,对禅修和善行会大有帮助。这些衣食,我们会替您筹备的。”尊者回答:“世间人所有的财物和资具,是不能与修行人的觉受和证解相。因为我有了禅定的妙食,故世间的衣食和享受有没有都无所谓!”我们若有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即便没有,饮食也要比较清净,切莫沾染罪业的过患。我以前一直强调,每人一天三顿饭,千万不要杀生。有些人早上吃一只青蛙,中午吃一条毒蛇,晚上吃一只鸡,尤其是生活在海边的人,每顿饭吃掉的众生不是一两只,而是无数只,这种人比屠夫还残忍、比恶魔还可怕。此外,我们除了尽量吃素,每次吃饭还应供养三宝,或者行持过午不食,以清净心来过清净的生活。

四、睡眠

躺卧睡眠是无常的,如果在贪心、痴心中入睡,则无实在意义,即使做梦也是一种迷乱。但若有密法生起次第和次第的境界,便可将迷乱修成光明境界。退一步说,纵然没有这种境界,睡时也应观想佛陀发光,遍布自己的周围,在这样的修法中安睡。

五、财富

拥有的珍宝财富是无常的,故当依止圣者七财信心、持戒、多闻、布施、知惭、有愧、智慧。世间人对有漏的财物极为重视。前段时间,有些台湾居士去一个寺院参加开光仪式,当时在场有一个藏族老乡,我以前认识。她整个身体装饰得金光闪闪,十个手指戴满了金戒指,脖子上也有很多金子,一块一块的那些台湾居士见了,都说她这样做实在是浪费,平心而论,这种打扮十分俗气,一点也不好看。

所以,水平不太高的人,认为财富是身份的象征,把拥有高档的衣服、轿车、房屋,当作是成功的标志。而修行比较好、境界比较高的人,视钱财如粪土,根本不把这当回事,他们唯一重视的,只是净戒、信心、知惭、有愧等圣财。当然,作为修行人,所有的行为特立独行,一点都不随顺世间,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不管怎样,无论你在什么情况下,都务必要重视圣者七财。

亲友

亲朋近邻是无常的,整天随顺他们也没什么意义,所以应当远离闹市,前往寺院或寂静处激发出离心,到了那时,你自然而然会珍惜时间。其实珍惜时间很重要。如果你现在不珍惜,没有好好修习,以后不一定有这个机会。明代的一元禅师说过:“西方故国早回还,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今生蹉过出头难。”因此,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家要有一种出离心,觉得这个人身太难得,必须充分利用起来。有些刚刚出家的人,也许会有一点出离心,但这个需要长期保持,不然的话,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的热血并不可靠。

七、名利

名誉地位是无常的,作为真正的修行人,没必要去希求这些,应恒常身居低位。现在有些人活得特别累,为了小小的地位,一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实在是没有意义。当然,如果你有地位对众生有利,那有一些也可以;但若对众生毫无利益,则应像噶当派的大德一样,内在虽有不可估量的功德,外在却甘愿默默无闻,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发心、做善事。

八、语言

言谈话语是无常的,平时说些无稽之谈没有意义。有时间的话,应督促自己念咒、诵经。

窍诀宝藏论中讲了要断除的六种大错误,颂云:“断除错误自性之六法:不供今生来世依处师,取悦保护亲友大错误;不诵悉地根本之咒语,永无休止闲谈大错误;不积信等圣者之七财,积累苦源财产大错误;不修心性本义之实相,成办散乱琐事大错误;不调罪过祸源之我执,追求名闻利养大错误;不作遣无明暗之闻思,自高盲修瞎炼大错误,断此错误趋近解脱道。”其中对亲朋好友极力取悦,对上师三宝非常冷淡,这是一大错误!整日无休止地与人闲聊,却从来不愿意持诵密咒,这是一大错误!真正的法不去修,反而希求世间八法,这是一大错误诸如此类讲了很多道理。

现在有些人,仅仅念莲师心咒一万遍,就抱怨特别累,念一个小时头都要裂开了;而让他讲些是是非非,尤其是说别人的过失,三四个小时还觉得短,甚至要熬夜“加班”所以,凡夫人确实烦恼深重,做善行的话,就像爬山,一直在算时间,磕半个小时头或念一个小时经,就累得筋疲力尽、奄奄一息;而让他做些世间琐事,马上精神抖擞、活力百倍,这是非常颠倒的。因此,我们行持善法要有毅力、要精进,至于造恶业方面,务必要想方设法加以杜绝。

九、善念

信心、出离心也是无常的,即使依靠偶尔的因缘生起,“我再也不回家了!再也不踏入红尘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就烟消云散、无踪无影了。因此,为了稳固自己的出离心和信心,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以坚定的誓言来摄持相续。

十、妄念

想法妄念统统是无常的,故当具备贤善的人格。如今尤其是学术界的人,分别寻思特别重,总觉得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但这也是无常的,关键是要具足菩提心、慈悲心,拥有贤善的人格。否则,即使你再能说会道,口才无人能及,想象力特别丰富,可对自他有没有利也很难说。

十一、验相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有时晚上做一些好梦,白天显现种种境相,看到光、看到圣尊这些验相和证悟相也是无常的,没有必要太高兴。你平时生起强烈的烦恼,从来都不察觉,而稍微有一点觉受、有一点境界,就开始到处打电话:“我开悟啦!看到什么东西了。”其实看到什么并不重要,内心转变才最重要。若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道理,反反复复在心中观修,对此真正产生定解,修更高的法才会事半功倍。否则,暂时的一些验相并不稳固。

卓沃衮波上师曾说:“总之死亡无常法,自之相续若未生,密集之法亦不深;相续生起死念时,三皈之辞也高深。”的确,基础没有打好的话,表面上能看到明点,接受过《上师心滴》等最高的密法,也只不过是冰上建筑。因为没有观好无常,这种境界不会长久,很容易被世间种种迷乱夺走。所以,真正要修行的人,基础一定要打牢,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希望你们牢记于心。对我而言,并不是特别吝啬,不愿给你们传密法。实际上传密法不太难,即便是《上师心滴》的一个引导文,也可以在一个礼拜或一个月中全部讲完。文字上我应该会讲,但你们没有修完加行的话,很多境界根本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不稳固。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共同四加行、不共五加行修好,在此基础上,再修一些甚深法要,这样修行才会成功。否则,每个人的气脉明点不同,你暂时可能出现一些验相,但这只是道位的验相,很容易退失,故不必对此十分耽著,务必要追求果位的验相,即达到大第四步境界法性尽地。到了那时,你已了脱生死,就像雄鹰翱翔虚空一样,可自在操纵死亡,死亡到来也无所畏惧,从此之后无需修行了。

五明佛学院教材《前行广释》第38课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断除

语出: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益母颗粒月经期能吃吗
河北男科专科医院
青岛牛皮癣专科医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