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旋转而下
2020-08-12 10:11:03 双城汽车网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敛春》
上得高楼望眼宽,乱云影下紫花残。
怜香欲把春魂敛,却道高楼不胜寒。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一字多重。
《冬梅》
冬日观梅更喜梅,养梅需要细栽培。
梅花绽放春将至,瑞雪飘飘梅伴随。
注:中华新韵
第 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诗山》
诗山耸立远天涯,望断天涯宏志加。
已觅极峰崎曲径,极峰还要苦攀爬。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望乡》
又见江南杨柳风,关山路远梦归鸿。
今宵共仰团圆月,家在团圆月色中。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藏秋》
少未谙愁爱说愁,无端叹水去悠悠。
而今偷掖菱花镜,不照伤心鬓角秋。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羞春》
去岁邀春到我家,牵牛羞涩越墙爬。
如今寂寞东篱下,只见青藤不见花。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童年》
无虑儿时自在闲,读书算数总觉难。
如今已过三十后,才懂当年日子甜。
注:中华新韵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老街》
老树深街兀自青,春风已忘旧门庭。
只今惟有椽头鸟,但有人声仔细听。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画春》
横野青归短笛新,桃红李白未涂匀。
徘徊杜宇如相问,游戏东君草画春。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娘家》
风催雨哄绽梨花,云送裙裳雪样纱。
借问谋篇何处好,溪桥路转谢娘家。
第11法:第三句亦用“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农家》
青萝紫蔓竹篱爬,红是樱桃白是瓜。
为问高枝双喜鹊,绿杨荫里是谁家?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花雨》
夹岸春桃娇自持,临溪揽镜弄轻姿。
谁将一晌催花雨?洗遍风流南北枝。
第1 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雁归》
红叶青云入眼凉,东流野水淡秋光。
两行早雁归何处?一岭千山是故乡。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逝春》
一夜风声半地春,枝头绿满色均匀。
如何憔悴争流水,不待潇湘梦里人?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宝岛》
钓鱼宝岛属中华,入海咽喉唯有它。
海产原油多益善,如何容忍外人挖。
注:中华新韵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涂春》
叹个残英恼阵风,苍天不叫四时同。
何如幻做涂春笔,李艳桃妖掌握中。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别燕》
秋末雏燕展翅飞,余音贯耳绕梁回。
不知今日离别后,更待何时再相随。
注:中华新韵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秋心》
山月朦胧心上秋,水风空扰故人楼。
不知何处琵琶怨?惹起谁思混旧愁。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叹花》
断续蝉鸣碎雨声,芭蕉蓄泪滴天明。
不知晨起篱笆外,早有闲人惋落英。
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七夕》
星河纵远有相逢,云做西游水自东。
小月不知心底事,犹筛碎绪乱花风。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待春》
梅披白雪寂无声,素裹银装绿色空。
只待春来新蕾孕,不知花绽为谁红。
注:中华新韵
第22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
《晚春》
江南已报杏花风,谁见千株一点红。
落絮原来青瓦雪,不知春早过辽东。
第2 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
《春息》
只道前村柳眼苏,柔枝窈窕待风扶。
匆忙欲访春消息,知在南坡第几株?
第24法: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陶园》
烂漫烟川九月花,懒斜牛背晚归娃。
东篱迎客沧桑柳,知是南山陶令家。
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人生》
人生百岁也还终,利禄功名本属空。
不及离离原上草,春风过后又葱葱。
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翠柏》
春夏秋天赏百花,袭人香气满山涯。
鲜花不及青松翠,傲雪迎霜冬令华。
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笼鸟》
百啭金喉檐下低,花开粉紫眼空迷。
可怜富贵雕笼鸟,不及云蝉高树栖。
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赛歌》
夕阳堆锦绣沙河,小雀高枝晚唱歌。
憔悴黄莺羞弄嗓,风流不似去年多。
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琵琶》
初似珍珠落玉瓶,云开渐露楚山青。
分明一种相思苦,今在琵琶弦上听。
第 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夜饮》
野桃红透晚风香,迭绿丛中早菊黄。
醉里忽疑青嶂老,分明秋至月如霜。
第 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雁问》
别时已剪柳条新,过得千山雪覆尘。
一种东风曛北陌,如何四月未成春?
第 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桃溪》
古柞深涵野鸟声,云迷曙色入山行。
林溪一种寻常水,几瓣桃花便有情。
第 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
《秋念》
小园香冷菊花新,一别西风雁字匀。
长记金陵城上月,殷勤总伴客乡人。
第 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别秋》
西风又把淡愁掀,暮雨清凉沁小园。
莫向秋篱期巧韵,花揩别泪不成言。
第 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
《藏春》
一抹胭脂几缕香,为留风韵乞春常。
应知东主无情客,莫教残愁和泪藏。
第 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寻花》
村外榴花红欲燃,闻人采得浸云笺。
不须坡下询童子,早有痴蜂引在先。
第 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说春》
春来暖水不沾花,柳眼微曛羞罩纱。
晨起檐头双雀语:畦边荠菜长新芽。
第 8法:“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老僧》
朝持贝叶晚深禅,半壑松涛一篆烟。
自说空门无碍事,闲挪棋子倦来眠。
第 9法: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闲情》
六十花甲退休身,忙碌公差过眼云。
早起闲来无个事,公园散步觅开心。
注:中华新韵
第40法: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柳絮》
不扮妖娆斗翠微,何由水性总相违?
无端更被诗人误,唯嫁东风做雪飞。
第41法: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清秋》
淡酒清风无管弦,诗书犹抱续残篇。
薄情最是云中月,忍看人单顾自圆。
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秋别》
再无红紫斗芳菲,恍有余香绕绣帏。
最是黄鹂怜别恨,堂前不做一双飞。
第4 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野菊》
凌霜沁露远红尘,共伴西风不占春。
纵被青瓷移素萼,终能羞做富家身。
第44法:“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思乡》
绿遍平川又一春,长天雁阵动心神。
江南纵有梨花雪,不及家山岭上银。
第45法:“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咏菊》
笑脸娇姿压众芳,百花开后我才张。
忽然一日天飘雪,纵死犹存枝顶香。
第46法: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夜思》
秋蝉因冷寂无声,满月移枝影纵横。
唯有相思如烛泪,陪人不寐到天明。
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松柏》
春温万物竞芳芬,冬冷千花无绿茵。
独有山间松柏翠,年年照样色常新。
注:中华新韵
第48法:“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秋色》
乍觉云清景色移,时来几雀跳秋枝。
闲花爱恋偕春走,惟有枫丹待续诗。
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忘春》
黄菊妍时叹别离,尘欢般若尽揉诗。
自从肠断清秋后,几度春归浑不知。
第50法: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夜话》
稻花香报又丰年,桑柘人家不夜天。
好是清风明月里,牵牛叶下唱鸣蝉。
第51法: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祈盼》
人海茫茫贫富殊,何时民众享同福。
若为腰裹千千万,定让每人穷苦无。
注:中华新韵
第52法: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梨花》
岭舞梨花引客来,漫山遍野似银白。
等闲再上峰尖望,心旷神怡悠乐哉。
注:中华新韵
第5 法: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咏柳》
一桥烟雨锁青丝,舞软春风款款迟。
正是离人愁断处,去年折后又生枝。
第54法: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良宵》
老榆顶起月牙尖,木槿翻阶香入帘。
如此花风如此夜,清茶两盏味犹甜。
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秋夜》
秋月涂匀满地霜,小蝉无倦唱悠扬。
西风亦是多情种,又送篱边几点黄。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
《长城》
中华泱泱盘巨龙,闻名世界古长城。
横跨七省工程大,山海关达嘉峪城。
注:中华新韵
参考文献:七绝的56种写法《秋风听雨主讲》
共 441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诗人结合七绝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边写作边讲解七绝的要领,写作方法等,文章以诗歌做范列,分别进行示范,进行分首的讲解。充分体现了师者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孜孜不倦的精神,他不仅仅一个人写作,他下想到的是全体写诗的人们,怎牙膏才会不让大家走弯路?走邪路?只有像他这样,每一首每一手的教大家,每一条每一条的指点分析。足见仁者之心。希望广大七绝爱好者认真学习,写出更好的作品。好文章。问好雅韵。【秋心】
1楼文友: 20:57:45 谢谢雅韵清吟老师的--七绝56种写法的讲座!您辛苦了!问好老师!学习之!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怀化男科医院哪家好小儿便秘怎么调理当千年古方遇上科技创新:“太极藿香正气液传统制作工艺”列入非遗名录- 上一篇:炼器狂潮第七十三章最终一战
- 下一篇:没想到这些黑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