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

电动汽车加速产业化过渡明晰产业发展三大需

2020-02-29 04:35:16  双城汽车网

电动汽车加速产业化过渡 明晰产业发展三大需求 进入2012年,在全球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高油耗、环境污染等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决策者面前,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电动汽车领域企业进入了真正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的研发阶段,学校也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所以我国电动汽车正在进入产业化的前夜,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过渡。”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打好技术‘翻身仗’,实现科技跨越的重大决战。”此次呼之欲出的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的专项规划正是站在这一全新的发展高度上进行的考量和布局,规划将科技创新引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致力于制定国家电动汽车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从“产业升级”“技术转型”和“科技跨越”三大战略需求出发,凝练“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与“前瞻部署”三大科技创新目标,确定“三横三纵三大平台”战略重点与任务,提出“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三纵三链”研发组织模式与机制,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共同构成了“矩阵式战略规划布局”。  明晰产业发展“三大需求” 凝练科技规划“三大定位”  “只有看清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前景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规划。”欧阳明高表示,在规划制定之初,他们首先对美、日、欧等世界主要发达地区政府战略取向和国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动向进行了全面总结。综合分析各种预测结果表明,放眼国际市场,到2015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约占乘用车市场的8%左右(其中纯电驱动约1%左右,全球总量约80万辆左右);至2020年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约占乘用车市场的20%左右(其中纯电驱动约8%左右,全球总量约800万左右)。电动汽车发展已达成全球战略共识面向低碳目标的乘用车技术发展与规模商业化。  而国内近年来电动汽车发展最新动向受到我国政府和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决策和重大需求。欧阳明高表示,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存在“三大需求”。  面向产业升级需求:产品研发 支撑发展  “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趋势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产业升级方面的需求为基本需求。”欧阳明高说。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面临节能减排的重大挑战。各种预测表明,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亿辆左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消耗的燃料量也将持续上升,进而导致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按目前发展趋势,我国2020年车用燃油消费量将超过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必须实行更加严格的车辆燃料经济性限值标准。  根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研究结果,我国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油耗应降至5升/百公里以内。  “对于中高级别轿车,如果完全使用汽油机,从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看,这一指标是很难跨越的门槛,采用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能技术势在必行。”欧阳明高说,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还可以带动传统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  面向技术转型需求:规模示范 产业引领  “其次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的需求。”欧阳明高表示,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  据欧阳明高介绍,电力可以作为我国车用主体替代能源,当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后,电动汽车可以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进行常规充电,对电网起到“填谷”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电动汽车具有显著节能减排效果,以电能作为车辆主体能源载体可大幅降低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  而从我国国情和特色优势来看,发展电气化程度高的电动汽车是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欧阳明高表示,我国具有电动汽车相关材料资源优势,且具有多元化的市场优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优势。  据工信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10个大中型城市3400名被访者中,接近70%的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一次充电行驶里程100—160公里的小型纯电动汽车。清华大学对北京市乘用车出行特征的调查结果表明,75%的车辆日出行里程在50公里以内,插电式电动汽车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因此,规划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研发、示范与市场推广。”欧阳明高说。  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 创新突破  从国际新一轮低碳科技竞争角度看,“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打好技术“翻身仗”,实现科技跨越的重大决战。因此,科技跨越的需求尤显突出。  欧阳明高表示,我国在电动汽车高端技术方面总体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电池、电机、电控关键零部件技术基础仍显薄弱;燃料电池基础材料技术与国外仍有差距,同时燃料电池发动机在工程集成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高端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他表示国际新一轮低碳科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总的来看,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不晚,发展不慢,但由于基础不牢、投入不足,差距仍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欧阳明高表示,面对决战关头,急需加大攻坚力度,推动我国汽车工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迅速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  融合“三横三纵三大平台” 确定中远期“三大任务”  此次规划在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下,更加突出电池、电机、电控“三横”关键技术,并配套研发“技术标准、基础设施、测试评价”三大基础技术平台。  据欧阳明高介绍,此次规划融合了“三横三纵三大平台”,确定了混合动力、纯电驱动、燃料电池三大产业化研发近中远期重点任务。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具有较强纯电驱动功能的电动汽车(EV/PHEV/FCV)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为此,要把电动汽车发展战略从企业战略和行业战略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  技术平台“一体化”  “为应对电动汽车技术多元化和车型多样化问题,要紧紧抓住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共性关键技术。”欧阳明高表示,“十二五”期间将以关键零部件模块化为基础,推进动力总成模块化,促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电动汽车技术平台“一体化”。  据他介绍,在基础部件模块方面,动力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单元等关键部件的模块化具有战略意义,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而在车用动力总成方面,以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模块为基础,进一步提升系统集成层次,可发展出各种新型动力总成。“当然,万钢部长关心的小插件、小配件的问题,也将在这个平台上得以解决。”他笑道。
儿童健脾胃的常用药
支气管炎肺炎吃什么好得快
潍坊男科医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