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

旧时王谢堂前燕

2020-07-09 04:46:40  双城汽车网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曾经被视为高不可攀的出版一本自己写的书,如今越来越变成稀松平常事。而近年来,大学生写书出书的风气也越来越盛。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们,是否适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写书,他们的动机又何在——

  湖北经济学院法学系大四学生邓荣栋写出 0万字的学术体小说《大明王朝的最后岁月》,首印8万册,卖出16万元的天价稿酬,曾在当年轰动一时。

  郁秀,“新青春派”代表人物,整整20年前,16岁的她利用假期写出长篇小说《花季·雨季》,并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少年出书热”。

  而如今,随着写作方式的变化和出版渠道的增加,大学生出书早已不会有当年的效应。大学生出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类在不断丰富,而与追求“文学性、艺术性”的郁秀们相比,如今的大学生作者,出书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网络写作民营出版

  让梦想实现更容易

  拿到出版社提供的样书之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大四学生徐艺嘉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部名叫《横格竖格》的长篇小说是她高二时的作品,时隔5年后终于出版。

  何小天现在是新浪网读书频道编辑,是互联网上很有名气的青春文学作家。200 年还在湖南大学读书时,他便在网络上开始创作,毕业时他推出处女作《穿过风花雪月的年少》纪念大学生活,迅速风靡网络,随即吸引到出版社将其出版热销。他现在已经出版了四本长篇小说,其中《谁的青春不能错》一书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

  何小天认为,民营出版机构的出现,使出版书籍不再是知识精英的“专利”,普通人也有了出书的渠道。“以前只有国营出版社,审稿程序很严密,现在有了民营书商,只要热门的东西都可以做。”

  “以前写书得一个字一个字地手写,有了电脑,写作容易多了,快多了。”在何小天看来,出书变得容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脑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他的一些从事网络写作的朋友,每天可以写到一万字。“写完以后可以毫无障碍地发表在网络上,点击率高了自然会有书商主动来找。”

  自费出书

  打造加厚版简历

  上海某大学的孙鑫,前一段时间忙着给全国各地的同学亲友邮寄赠送自己的新书。在这本书里,包含了他自己独自一人云游世界各地时所写的游记,十年间成长中的重要经历,自己遇到的良师益友,发表的一些论文,和父母对自己成长的总结。

  在寻找出版社的过程中,孙鑫遇到了困难:“曾经以为大学生出书本身就是一个卖点,但后来才发现,像我们这样尚无名气的作者,很难得到正规大社的青睐。” [NextPage]

  孙鑫的说法得到了接力出版社青春读物编辑部主任朱娟娟的证实。朱娟娟表示,如今,大学生作者这个身份本身已经完全不能构成出版的卖点,关键还是要看内容质量如何。“即使是较有水平的学生作品,我们也要仔细考量市场对一个不知名作者的接受度。”

  受阻之后,孙鑫选择了自费出书。他向一家出版中介支付了三万元,中介从一家知名出版社购得书号,负责书的排版印刷工作,并以冲抵稿酬的名义返还给孙鑫一千册书。

  孙鑫表示,自己之所以匆匆出版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给保送研究生增加筹码。“如今的大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出一本这样的书,相当于一份加厚版的简历。让别人快速全面地了解我,没有什么比让他看我的书更方便了。”

  对于孙鑫所出版的这类“加厚版简历”类的书籍,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代出版研究所所长肖东发有所体会。在历年的研究生入学面试中,他经常遇到类似情况。肖东发表示,学生的动机可以理解,但应当量力而行,此类作品并无正式出版必要,自行印刷装订即可。精美的自我介绍在面试考核中固然有可能得到较高的印象分,但人才的录用有一套系统的考察体系,而不会仅从简历一个方面来评判。

  剪刀加浆糊

  攒书挣钱得不偿失

  去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晓云在学校BBS上看到一则兼职信息,招聘历史图书撰稿人,15万字,有5000元报酬。周晓云觉得有点“手痒痒”,再加上当时缺钱花,就把这个项目接了下来。

  此类被俗称做“攒书”的兼职信息,在大学校园内极为常见。打开水木社区、我爱南开、南大小百合等国内著名高校BBS的兼职信息版面,时常可见“招募兼职图书编辑”、“诚聘兼职撰稿人”之类的帖子。书商以微薄的报酬雇佣在校大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编成图书出版。

  “在‘出版社——民营书商——撰稿学生’这个生产链条中,学生充当了工作量最大、成本最低的一环。”

  观察各大高校BBS此类信息可以发现,报酬标准大多集中在每千字10- 0元,且多数会强调“出版时无法署名”。

  而有趣的是,有学生在采访中表示,即使有机会署名,自己也会主动放弃。

  “这种‘满纸荒唐言’的东西,编完以后都不好意思再看第二遍,又怎能署上自己的名字,让别人笑话。”北京某大学的吕晨说。他曾是一个资深“攒手”,攒过的书不下十本。

  吕晨不愿意署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担心出现版权方面的问题,有人找上门来。“编书这事完全是体力劳动,剪刀加浆糊,拼拼贴贴就搞定。”据他介绍,编书的方法就是在互联网上大量搜索相关材料,然后对搜到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抹去原始材料的痕迹。“练熟了,一天可以攒上百页。”

  周晓云最近正在为稿酬的问题忐忑。自去年9月接下这个项目到现在,他已在这件事上投入了三百多个小时,书稿已接近完工,但对方从未跟他签署过任何书面协议。他打算在交稿前与对方交涉,在获得三至五成的稿酬的前提下再交稿。

  周晓云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撰稿学生受到书商“盘剥”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以前就遇到过这种状况,合同都签好了,但拿钱的时候出了问题,对方就跟蒸发了一样,短信不回,打电话关机。”吕晨说。

  吕晨称,和自己一起攒书的同学还遇到过另一种更隐蔽的情况,对方拿到书稿后认为书稿不合格,拒绝支付报酬,回头却将书稿改头换面悄悄出版。“能不能顺利拿到钱,全看书商的良心。”

  吕晨觉得,在校大学生参与“攒书”,一方面助长了出版界的不良风气,向图书市场输送了大批粗制滥造的产品,一方面也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丧失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而更大的损失,则在于原创能力的下降。“习惯了信息的拼贴整合,我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不会写东西了。”

  (实习编辑:罗谦)

亳州治疗妇科医院
哪种他达拉非服用前可饮酒
清远妇科医院哪家好
自己治疗灰指甲
足部灰指甲早期症状
灰指甲病如何传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