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车险

清远市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路径

2020-07-10 06:05:46  双城汽车网

清远市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路径

“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这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真实写照。

同样的现实发生在清远。

清远北部“三连一阳”地区,占清远市国土面积的45%,仅贡献GDP320.24亿元,不到全市经济总量1500.9亿元的四分之一。

“城乡二元结构是整个中国的‘老问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巍青一语中的,大城市没办法完全承担人口转移的重任,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明确提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清远将乡村振兴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路径

,并着力探索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

举措1: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支部设到农村“家门口”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市委书记郭锋多次强调,要把“支部建在村上”,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早在2012年,清远市调研组走遍全市85个乡镇200多座村庄后,对清远众多农村发展滞后的“病因”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之一便是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基本没有党组织,基层党员服务群众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

当年11月,清远下发《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试行)》,拉开了全市“农综改”大幕。此后,清远持续推动“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四个致富”,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及村办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推动农村党建根基延伸到基层,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曾是基层“软弱涣散”党支部。2017年村级“两委”换届,连樟村党总支部提前谋划、选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推选陆飞红担任班子“领头雁”。仅仅两年时间,连樟村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探索出一条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让群众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的乡村振兴模式。

目前,清远已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村、组两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了《清远市村级党组织工作职责》《村级组织工作职责》《村(居)民小组一级组织工作职责》,以制度形式确立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建成基层党组织13232个。其中,以单建、联建的方式建立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有6998个,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断提升,党在农村基层的根基不断巩固。

举措2: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提升后,新的领路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为乡村振兴发展出力。

2014年,清远市被农业部等13部委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后,清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切入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清远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了拓展试验任务,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大范围铺开。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清远找到了一个有效激发村民自主建设活力的政策———“以奖代补”,即政府扶持资金实行先建后补、验收通过后拨付。市级财政每年投入2至3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民创建热情和积极性得到调动,实现了从“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

清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实行“梯度化创建”,推进“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五个梯度美丽乡村建设。

目前,清远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然村达到12603个,完成率达到82.2%;省定贫困村中20户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成功创建美丽乡村2951个,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举措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土地整合红利凸显,农业产业化大发展

“美丽乡村”要长久美丽下去,需要经费来维持。让村子富起来是根本。

推进土地整合、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清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举措。

针对农村承包耕地面积小且分散细碎的状况,清远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统筹,采取置换整合等方式,将原来各户承包的分散细碎的耕地变为连片集中,解决承包耕地细碎化问题,有效促进了规模经营。

目前,全市实际整合耕地172.25万亩,占二轮承包耕地总面积的78.5%。

除了各村通过土地整合走上适度规模的集中经营,由市委、市政府主导下的一个更大的产业布局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清远提出以“3+X”产业体系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即举全市之力重点打造清远鸡、柑橘、茶叶三大主导产业,各县(市、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一个特色产业。通过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三大产业规模化发展,争取用5到8年时间,实现清远鸡年出栏量2亿只以上、柑橘种植面积10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00万亩。

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中,清远柑橘产业发展率先迈开步伐。

今年1月,清远与大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建设华南地区唯一国家级柑橘种苗繁育基地,推广无病毒大苗等新技术模式,促进我市柑橘产业提档升级。

清远鸡、茶叶产业的振兴发展也紧随其后。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评选中,包括英德红茶、清城区清远鸡在内的3个产业园成功入选,每个园区的发展将获省5000万元扶持资金。2019年,清远又有清新区清远麻鸡产业园、阳山县蔬菜产业园、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带动农民增收。据统计,2017年清远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元,增长8.1%。

举措4:坚决打好扶贫攻坚战

近八年约52万人次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全面迈入小康社会,一个人也不能落下”。

近几年,清远在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农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但是,部分村民或因劳动能力有限,或因大病困扰,并没有跟上其他村民的致富“步伐”。

按照“一个不能少”的要求,清远着力从体制机制上破解脱贫攻坚难题。自2010年以来,清远先后迎来了省直部门、佛山、广州一批又一批驻村扶贫干部。众多驻村扶贫干部驻扎在清远这片热土上,一茬接着一茬干,全市累计约52万贫困人次实现脱贫。

作为扶贫“双到”策源地,清远大胆探索,通过创新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形式夯实“双到”基础,解决了“扶谁的贫、谁来扶贫”的问题;以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整村推进、自主互助和机制保障等5项举措打造立体扶贫,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初步构建起政策保障、产业开发、金融服务、技能培训、社会帮扶、党建引领等6大机制,解决了“稳定脱贫”的问题。

清远这套长效脱贫机制的建立,让散落在各村的“弱鸟”们也逐渐“羽翼丰满”。

据统计,2016年到2018年三年精准周期内,我市累计121804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6%下降至2018年的0.27%。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55.3元,43704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兜底”保障,累计建设产业扶贫项目89160个,带动30624户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

举措5:全国首创“乡村官”

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存在城乡一体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2018年8月9日,清远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官”制度,首批从农民中选出的8名“乡村官”接过聘书,正式走马上任。

清远是农业大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崔建军表示,设立“乡村官”,就是为了推动乡村治理,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落实惠民工程。

这一全国首创的举措,获得了全国性的舆论关注。2018年8月21日晚播出的央视《联播》,头条推出报道《凝聚广泛思想共识,熔铸坚实精神支撑》,报道了清远“乡村官”这一基层宣传工作创新举措。

自连南之后,清远全市84个街镇共1023条行政村陆续设立“乡村官”。

在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全域旅游专家王健生看来,“乡村官”成为乡村振兴新农人的代表,乡村振兴有了发言人,这是一大创新,更多“三农”信息可以在融媒体平台向国内外发布,这打通了优质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使全域旅游、旅游扶贫、乡村振兴一脉贯通。

2019年1月10日,清远“乡村官”宣讲团成立,陆飞红名列其中,宣讲团成员深入清远市各个乡村进行宣传宣讲,助力清远乡村振兴。

一场乡村振兴的深度探索,正在清远大地孕育。

扫一扫在打开当前页

灰指甲和银屑病指甲的区别
灰指甲红肿发炎
灰指甲会不会引起癌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