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运行报告钢铁业步入低谷
2020-08-07 00:35:41 双城汽车网
工业经济运行报告:钢铁业步入低谷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趋势,并呈现出明显的调整特征。受市场环境趋紧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9.9%,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3个和4.6个百分点。从效益情况看,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主营收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11%下降到5.36%。
当前经济处于怎样的运行状态,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步走势如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并结合实施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综合分析,影响当前工业增速放缓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经济不振、外需持续低迷带来的影响,又有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影响,同时,经济运行可能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周期,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目前,工业增速已呈现出一些缓中趋稳的迹象,但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还会带来新的冲击,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一、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在外需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保持了10.3%的增长速度,无论是与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这个速度都是不低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工业生产增速已呈现出缓中趋稳迹象,4、5、6、7四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3%、9.6%、9.5%和9.2%,未出现大幅波动。
二是增速回落带有明显的调整特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中央实施了包括十大产业三年调整振兴规划在内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谷底。三年过去了,政策效应逐步减弱,一些政策措施逐步退出,经济运行处在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适应性的调整回落。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释放和缓解偏快的增速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另外,我国制造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潜在增长率下降也是大势所趋,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7%,2011年增速达到13.9%,预计2012年增速在10%左右。
三是外需萎缩的影响程度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欧洲经济处于衰退边缘,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外部需求不振加大我国工业出口压力。月,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同比仅增长3%,增速比6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7月份,进、出口增速回落至2009年底以来的历史低位,其中出口增长1%,进口增长4.7%,增速比上月分别回落10.3个和1.6个百分点。在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的4个百分点中,出口的影响程度接近三分之一。
四是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785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7月当月实现利润3668亿元,同比下降5.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5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6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
五是下行压力依然存在。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9%和3.4%,与去年7月份的高位相比,仅一年时间价格指数分别回落10.4个和14.4个百分点。随着前期新上产能集中释放与市场需求回落双碰头,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市场对价格下行预期增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二、部分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从制造业运行情况看,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萎缩等因素影响,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在内的原材料工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而受设备投资周期和出口萎缩等因素影响,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生产增速快速回落,主要产品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产品产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国内消费仍呈刚性增长,但受一些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或效应的减弱,以及外需不振的影响,以轻纺为主的消费品工业生产形势也不乐观;电子制造业由于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生产波动较大。从总体上,今年以来大多数行业生产增速同比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二季度以来也表现出缓中趋稳的积极迹象。从统计数据看,月,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1.7%和12.2%,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7个、2.6个和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7月当月,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9%,增速比6月份分别加快1.2个和1.3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和7.8%,增速比6月份分别减缓0.5个和1.7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去年4季度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步入低谷。粗钢产能释放加速,钢材需求增长缓慢,冶金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总额大幅下降,行业运行困难加重。月,生产粗钢4.2亿吨,同比增长2.1%,增幅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7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08.08点,同比下降26.6点,比年初下降12.4点。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也有回落,但幅度明显小于钢材价格回落的幅度。比如,7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平均为133.72美元/吨,比年初仅下降0.05美元/吨。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月,会员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仅有7亿元,亏损面高达33.8%,扣除投资收益,全行业主营业务整体处于净亏损状态。预计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钢铁行业将继续维持这种微利运行态势,钢铁企业可能要勒紧裤腰带过一段苦日子。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也要抓住市场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针对钢铁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在政策着力点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重点区域内的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按照技术、环保、质量等准入标准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积极推进减量化用钢。积极推动建筑、船舶、家电等行业钢铁产品升级,重点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满足上下游产业升级的需求。五是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和经济手段作用,压缩落后产能市场生存空间,对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
水泥行业。受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水泥行业总量过剩问题凸现,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月,水泥产量11.96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7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55元/吨,比6月份下降3.4元/吨,同比下降10.4%,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水泥价格大幅度下滑,市场需求不旺已导致价格战在部分区域上演。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月,水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3.1%,行业平均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1.6%降到5.5%。
针对目前行业发展情况,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总量,行业低位运行的主要因素是供大于求,要严控新增产能。二是引导结构调整,在市场低迷的时期,也是结构调整的良机,目前骨干水泥企业开始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展水泥制品业的业务,上半年水泥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水泥,位列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位。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实际淘汰落后水泥(熟料及磨机)产能15497万吨,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任务,完成率116%,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顺利完成2012年淘汰落后工作。四是推进兼并重组,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是我部今年重点工作之一,针对水泥行业特点,抓紧研究水泥行业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五是创新产业发展业态,积极引导水泥企业开展协同处置、氮氧化物减排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攻关和工业化试验示范,组织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配套政策,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发展,创新产业发展业态。
电解铝行业。去年四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电解铝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一步恶化,前景不容乐观。一是成本仍刚性上升。电价是影响电解铝成本的最主要因素。目前,过高的电价已使电解铝企业难以消化。月,我国铝冶炼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1.9%,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6.9%。国内电解铝生产平均成本已高达16800元/吨(行业平均电价0.52元/千瓦时)。二是铝价进一步下挫。月,国内市场铝现货平均价格为15992元/吨,同比下降5.6%,其中7月份平均价格为15561元/吨,比上月下跌1.7%。若国内外经济形势短期内不能好转,铝价还将进一步下滑。三是亏损进一步加剧。月,铝冶炼行业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18.9亿元,去年同期实现利润77.2亿元;企业亏损面达35.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81.1亿元,同比增长216.1%。四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从目前国内外铝价来看,国内价格比国际高270美元/吨左右,很难通过生产成本升高来推动国内铝价上涨,因国内铝价高,也抑制了国内的铝材出口。
下一步,坚持对电解铝产能进行总量控制,立足满足国内需求,着手研究对电解铝企业按照市场准入的原则实行差别电价。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做到有保有压。
德州哪里有白癜风医院阳江治疗白癜风医院附睾炎- 上一篇:荆门北京现代购朗动16享3000节能补贴
- 下一篇:送葬诗歌第六十五章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