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茶叶大国如何成为茶叶强国
2020-08-19 02:57:04 双城汽车网
茶叶大国如何成为茶叶强国
茶商消息中国是茶叶故乡,也是茶叶大国致使本地区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严重。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比上年2028万亩增长7.2%。全国茶叶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全年茶叶平均单价为24.8元/公斤,全国茶叶农业总产值为248亿元,比上年219.2亿元增加13.1%。中国茶叶在全世界的地位是:种植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因此,我国是茶叶大国,但还不是茶叶强国。如何从茶叶大国发展为茶叶强国,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中国茶叶产业与市场的现有障碍综观中国茶叶产业与市场的全局,从茶资源、茶生产、茶营销到茶品牌、茶文化等一系列现状来看,其运作与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内外市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种种障碍:现有障碍之一:无序竞争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1~2美元,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企业什么成本最高?不是生产产品、不是传播费用,而是有序竞争的决策和品牌。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培训费很贵,但不培训更贵,不做培训,省下的钱必将成为废品而流失。”当然,比培训更贵的是公司的品牌和决策,特别是中小企业。现有障碍之二:管理不力我国现有的茶叶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经营管理,部门结构混乱,部门职能缺失,职责不清晰是常见问题,虽然一年能有几千万的销售额,但要想突破,大幅度跨越,就难上加难了。现在我国茶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老板既抓生产又管营销,对外协调关系更要亲自出马;常常是老板在安排几个为数不多的营销人员展开工作。这里的弊端有二:一是这样的营销只适合小范围的区域市场,一旦市场做大,老板必定分身乏术;二是老板的亲自督战,束缚了营销人员的手脚,不利于团队成员的历练和成熟。现有障碍之三:资源分散从我国的茶产业全局来看,又一障碍是有资源、缺整合。而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浪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位、市场维护都要提前进行规划5年前两人合唱《小酒窝》留下很美好的回忆。这次再携手合作完全没有考虑。为尽快改变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名牌的现状,应加快资源整合力度。虽然近年来茶叶行业资源整合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其发展水平与市场经济下对茶叶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把分散的茶叶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是茶叶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障碍之四:有姓无名多少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龙井、碧螺春、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等名茶名气很响亮,售价也很高,“茶王”的拍卖价远远高过黄金,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看到的是一个个的“茶桶”贴上一个简易标签,没有厂名、没有认证标志,只有“龙井”等字样的品类名称,同类产品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价格,问及营业员产品出自哪个厂家,十有八九不知道,更别说厂家的优势,更是一无所知。现有障碍之五:有品无牌中国茶叶之所以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在于缺乏“品牌”。我国虽然名茶林立,但这些辉煌却并没有造就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茶叶品牌。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商标;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只有近干个茶叶有注册商标,能称得中国茶上品牌的为数更少。而要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不只是加一个“牌”字而已。现有障碍之六:文化不“化”在我国茶市场上,各种茶品都还没有跳出千篇一律的“茶文化”模式。诸如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多少名人喝过;搭个台子表演个茶道;华而不实的广告语;古老而陈旧的颜色……这些基本就是中国茶企业对文化营销的表现,安徽的茶是这样,福建的茶仍然是这样,全国各地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其实,“文化”不是“老”,更不是“老”的表现方法,要有鲜明的主题和内涵,通过现代的表现手法,让消费者接受。“可口可乐”一个百年品牌,定位在最正宗的可乐,但并不妨碍请刘翔、she等时尚明星作为代言人,赞助游戏大赛。并非百年品牌只能卖给老人。中国茶叶产业与市场的发展举措实际上,制约我国茶叶产业与市场发展的障碍还有行业乱、团队差、厂家多、规模小、名牌少、体制老,等等。因此,有些专家担忧:中国的茶叶产业现状很难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看到整体上台阶的希望。但是,我国茶企业要生存与壮大,就必须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需求、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茶叶大国发展为茶叶强国。发展举措之一:建立全新体系老体制的约束是传统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我国的茶叶企业只有“打破陈旧框架,建立全新体系”才能让企业获得重生,这种体制包括行业体制、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思想中的意识与理念,忘掉“经验”,放下包袱才能跑得更快,先进的思想和新鲜的血液注入,或许是最有效的方法。发展举措之二:加快资源整合为尽快改变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名牌的现状,应加快资源整合力度。虽然近年来茶叶行业资源整合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其发展水平与市场经济对茶叶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的茶叶企业中不缺乏过硬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不缺乏政策支持和优质的基地,缺乏的是如何把分散的茶叶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这是茶叶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举措之三:打造核心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服务,可以是基地、技术,也可以表现在营销、财务和管理上,是企业商品力、销售力和形象力的综合体现,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又能以此为核心为顾客带来特殊利益。找到核心竞争力并不难,只要通过对自身能力的准确分析,找到企业最擅长也最适合的一个“亮点”,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然后延展下去即可。笔者以为,现阶段我国茶业品牌更应注重企业的文化、观念和形象,通过塑造企业文化,使优秀的精神产品转化为优秀的物质产品,从而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竞争力更牢固、更持久、更有感染力。发展举措之四:建设特色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打造中国茶叶品牌,已成为中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必由之路。四川“竹叶青”,是这几年来少有的突破成功的品牌,成功树立起高端品牌的形象。在此之前,乐山茶叶进出口公司虽拥有“竹叶青”商标却仍经营艰难,现任董事长的唐先洪,从1998年将该“竹叶青”品牌收购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边进行打假,清理、规范“竹叶青”市场,边对“竹叶青”品牌进行定位、包装、策划。通过几年的努力,“竹叶青”已逐渐成为“四川名牌”、“四川茶叶第一品牌”、“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最近,“竹叶
肝硬化全疗程用药如何选择老人尿频
新生儿科
- 上一篇:行业茶祖神农雕像圣成活动在茶陵举行
- 下一篇:行业市纪委深入推进治转提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