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王学芯诗歌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办http

2020-02-01 16:04:51  双城汽车网

“王学芯诗歌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办 http://www.frguo.com/ 2017-08-09 中国作家网 梦玮

近日,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钟山》杂志社联合主办的 王学芯诗歌研讨会 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彬彬,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和唐晓渡、罗振亚、张清华、何言宏、 、杨斌华、张德明、傅元峰、何同彬、李章斌等评论家以及诗人王学芯参加研讨。会议由傅元峰主持。

王学芯是近几年非常活跃的一位当代诗人,他1977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出版有《双唇》《这里那里》《偶然的美丽》《文字的舞蹈》《间歇》《飞尘》《可以失去的虚光》等多部诗集。

此次研讨会是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主办的第一个诗人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唐晓渡首先简要回顾了王学芯的诗歌创作之路,指出王学芯的诗歌在风格上是白热和冷硬兼具,在世之在的反省和揭示以及由此呈现的自我分裂构成了作品的丰富性、复杂性。诗歌对于王学芯而言,有一种自我启蒙、精神自治、自我救赎的意义。罗振亚从 日常诗学的建构 、 逐渐强化的知性品质 、 浓郁的文人气息 三个方面分析了王学芯的诗歌特质,指出其诗歌创作有自己的声音和主体心灵的在场感,不被外界的潮流裹挟,方向感越来越明确,风格辨识度也越来越高。张清华认为王学芯的诗歌是一种向内的写作,沉湎于自我的精神生活他写作的基本源泉,他的诗歌温婉、绵密、润泽,有时候甚至是朦胧和缥缈的,有着清晰的江南属性。他的写作还有一种趋向于纯诗的向度,纯诗的趣味构成他的诗歌的一个重要动力。何言宏特别强调了王学芯作品中 光 的意象,指出他非常善于用这种光来洞穿文本的世界,把灰暗照亮,形成一个又明亮又温暖又很有诗意的文本空间。杨斌华提醒诗人不要过多受批评圈命名的影响,而是要自我命名,他认为诗人基于生命体验的独特时间感在作品当中非常突出,这是近年来王学芯写作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张德明从 诗人与地域的关系 方面提出王学芯的诗歌既有一种江南特质,也有着明显的走出江南、超越江南的自觉,但是他在流连江南和超越江南之间还经常会有些举棋不定,以至于在诗歌写作中会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以 用诗歌的方式呈现老境 来评价王学芯近年来的创作,认为他非常难得地学会了 衰老 ,知道如何与自己的 老境 相处,并且用诗歌成功地表现出来。何同彬认为王学芯的写作很有效地构筑了一个来源于江南又游离于江南的精神国度,以一种 独自凝神 的冥思方式,在流水江南发现 风景 、创造 风景 又消解了 风景 。李章斌认为王学芯的诗歌很优雅,并有着一种关于 智性 和 神性 的渴求,希望王学芯能将这种 智性 和 神性 真正进入诗人自我,内在地进行追问和否决。王学芯诚挚地感谢了与会专家们的认真阅读和严肃点评,一一回应了专家们关于风格、语言和诗歌产量等方面的建议和批评。

|宝宝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广州治疗牛皮癣费用
中年男人前列腺增生能治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