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乌克兰从克里米亚撤军谁赢了节能

2020-10-21 05:37:00  双城汽车网

同MH370事件一样,中国媒体对克里米亚局势也一次又一次出乎意料,只是更首当其冲的还是军事媒体。昨天还一场战事看似即将爆发,在克里米亚的乌军会不会悲壮地作明知不可能取胜的抵抗似乎还是悬念,然而今天(20日)一早就传来乌计划从克里米亚撤军的消息。

不客气地说,这还是涉及媒体的知识和兴趣结构问题。就在前几天,一些军事媒体还一如既往地引用大堆军队编制、武器和部署资料,对俄乌两国军力大起底、大PK,仿佛不这样中国媒体的受众一定会骂娘。

就在3月18日,还有俄军即将在克里米亚采取全面行动,将乌军全部缴械,要求对方72小时内投降的消息被大量转载,消息还提到乌军开始挖战壕,部署T-72坦克,补充40000后备役云云,显然战地的春天来了。

其实,就连这个所谓的72小时最后通牒也只是《环球时报》赴克里米亚获悉而没有直接消息源,更没有其它媒体的应证。乌克兰只在零星枪击,海军司令部被占后就全面退让,显然是因为政治态势实在无力支撑。

只需看看《联合国宪章》,以及各大国签署过的保障乌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条约均告失灵,美欧除了援助、和不痛不痒的制裁和一点军演外,毫无实质性军事姿态,不用看军力对比,这也是一场不可能爆发的战争。当然,历史上不无绝望地抵抗,但克里米亚最块土地最不缺的就是杀戮和死亡的记载。

对中国,此事最大的意义还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可供暴露和纠正一些国人观念中太多的偏差甚至愚昧。

其实,用英文搜索克里米亚和72小时,找不到任何与最后通牒有关的(可笑的是,倒是3月3日俄军开始明目张胆进入克里米亚时,有人提到根据俄乌关于租借港口驻扎黑海舰队的协议,俄军的任何调动应提前72小时通知)。中文中唯一另一次提及72小时是题为克里米亚摊牌仅剩72小时 乌军已进入全面战备的报道,来源依旧是伟大的《环球时报》(3月13日 07:45),但这个摊牌是指当时距克公投只剩3天,届时乌军势在必战。

这种必战的期待实际上反映着中国社会对此事矛盾的道义混乱。谁都看出是侵略,但因为无伤中国领土,联想俄罗斯与中国貌似英雄识英雄的友情,中俄在各自对外日益对抗的条件下加深结盟的客观需要,以及对普京的硬汉崇拜,国人的情绪立马理性客观中立起来,乌克兰对中国的军工贡献(记得痛斥西方搞乱乌克兰的人曾说这是为破坏中国军工引进吧)、中国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类官方道义口号,以及一寸山河一寸血等民间热血誓言,在这种偏向一方的情绪中统统化为乌有。

于是,期待乌军能毫无希望地顽强抵抗一番,无非是中国占多数的鸡血媒体在事实上宣扬入侵无罪,吞并有理的同时,对这种抛弃原则的虚伪自慰。如果乌克兰被肢解,中国强军思想家们是否要对这个象杀猪一样为中国出售(或遗失)了大量前苏联军工遗产,却因民众上了街而立马被中国厌恶的国家,假惺惺地赠送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以实力为后盾的金玉良言呢?军工强国请参照朝鲜?实力悬殊的抵抗经验请参阅珍宝岛打坦克?(一提这事,他们一般不提当时的全国大疏散,更不提唐努乌梁海和外蒙古)。或者嘲笑他们谁让你没强大武力控制住内部不同民族吗?这点请参照斯大林和车臣?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乌军怂了,一枪不放地放弃了26000平方公里领土。这无疑又会被寸土必争派嘲笑,如果将乌克兰现临时政府归为西方扶植的走狗,想必更是暴露其外强中干的本性。

且慢,到底谁外强中干?退一万步,即使世界只剩丛林法则了。普京搞的也不是丛林法则,而只是恃强凌弱和投机而不是为了提成而销售。 4〉热情的面对工作。丛林法则的王者能凌弱,更要能胜强,这需要使国家符合世界公认标准地真正强大,俄罗斯真正强大吗?不说价值观,就算是军力也是外强中干啊。

美国不敢干预,也是被嘲笑的焦点之一。然而问题正在这里,要说争夺领土,俄罗斯毕竟家学渊源,历史上文治武功深厚。比如克里米亚,早在二战结束时就进行过人口置换,即使赫鲁晓夫一时冲动,当时也毫无远忧,这是它今天能在前苏联解体的崩盘中反吃一口的根本。更重要的是,欧洲历史上领土易手极为复杂,战后现状基本不变,是东西方保持欧洲稳定的基本共识和前提,南联盟解体后的战乱于欧洲是个明显教训。

当然,这又涉及到普京为克豌豆苗150克里米亚公投辩解时以科索沃对比,更有人指出美国为何敢于军事干预波黑战事,这次还是怕了普大帝。

首先南联盟内部矛盾已达种族灭绝程度,战乱已严重危及欧洲稳定,此时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已不是绝对的最高价值;其次,美国也的确有领导人的强硬程度和时机、代价的私利;第三,克里米亚真要民族矛盾深度爆发,恐怕还应有克里米亚鞑靼人武装夺回家园的权利吧;最后,俄罗斯至今也不承认科索沃同样通过公投宣布的独立。因此拿科索沃做例子根本扭转不了世界对俄罗斯此次行动的恶评。

在种种矛盾中,中国公众在丛林法则和道义高地两个极端间的震荡更加激烈,其实早已糊涂了自己的利益和风险。比如有人声称历史和现实中有分裂主义问题的大国哪个不维护自己统一、支持对手分裂?在这事上讲原则一致性太幼稚,却忘了应该讲的不是教条,而是既有道义的,也有实用价值的底线。中国外交资源八成押在道义高地上,丛林法则玩过几天?仅各种美妙口号破产,号召力就差不多歇菜了。反过来说,国际体系进展到今天,领土上旧帐和漏洞很多,但少钻空子动武还是相对共识的游戏规则,否则必后患无穷。不管是以历史依据还是实力胁迫改变领土归属,都是双刃剑。这不,3月13日,相当于1/3个中国大小的俄联邦第一大共和国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议会有议员提出就脱离还是留在俄联邦公投。请注意,克里米亚公投的选项里根本没有留在乌克兰一项。

总之,普京是玩得太陈旧太鲁莽,他得到的只是旧资源,却在新秩序的竞争中先输一筹,从此俄罗斯将被各国,包括中国(如果清醒的话)视为一种危险。北约东扩即使结束也是好事,这个组织正需要明确边界,划地设防。铁幕重起,在普京。普京这次逼得美欧不敢或无从干预,玩掉的也正是不从根本上破坏俄欧、俄美关系大局,不破坏世界秩序底线的信任。美欧是无从干预,但有的是办法收拢、强化、竞争、防范和孤立,这方面普京资本很少。普京止步于进一步分裂乌克兰,当然他能否做到,还是取决于乌克兰脱离独联体,加速靠拢西方的步伐。

对中国而言,继续在克里米亚投巨资建深水港,甚至与重归俄罗斯的黑海船厂大搞造舰合作也完全可以,但恐怕这种投资将从战略布势变质为在新冷战前沿的选边,首先在经济上可能得不到俄之外的太多伙伴,在军事上也将为人作嫁。而黑海局势此变,美欧在罗马尼亚、土耳其的投入,在叙利亚的力度都可能变化。即使单从地缘政治上,获得克里米亚的俄罗斯也并未改变,反而强化了在黑海被合围的局面。

蘑菇石
海南保妇康栓
小孩便秘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