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p七月派知名诗人绿原因为肺部感染

2020-02-10 07:29:21  双城汽车网

“七月派”知名诗人绿原因为肺部感染,于昨天凌晨1点在北京东四十条医院去世,享年87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七月派”诗人们如今只剩下牛汉等人。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去年王元化、贾植芳先生过世之后,‘七月派’这一代诗人一路凋谢过来,一个时代也真正结束了。”

绿原本名刘仁甫,1922年出生于湖北黄陂。1941至1944年就学于重庆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绿原1940年开始学习写作,1941年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送报者》,1942年由胡风为其出版诗集《童话》。作为“四十年代青年的歌手”,绿原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爱国主义代表作经常被青年们在上海等地的群众集会上朗诵。1948年,他写的《一个什么在诞生》,简直就是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预祝和期待。1949年初,他写了《中国,一九四九年》,欢呼一九四九年的春天。1949年5月,胡风对绿原说:“你所欢呼的时代来了,希望我们的朋友都有礼物献给这个时代。”1949年底,绿原又写了《从一九四九年算起》,抒发迈入“幸福年代底进口”、“新纪元的大门”的 和喜悦。

但之后发生的一切出乎绿原们意料,1955年的5月1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舒芜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和胡风关系密切的绿原的命运从此被改变。1955年,绿原因胡风案牵连而被逮捕入狱,在牢狱里都没有放弃诗歌写作,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监禁和劳改生涯。绿原在他的长篇回忆《胡风与我》中,就曾记述了自己所经历这个“痛苦的惶惑”过程,而最终促使他形成了自己的抉择的,固然有“中国知识分子为人的道德”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再简单不过:一是“我所经历的事实本身”,一是“对于胡风和一些文艺领导之间的文艺见解的分歧,我始终认为胡风是对的。这个分歧不经过平等的讨论,就以一方的意见为结论,我始终认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作为一位外国文学编辑家,在他主持之下,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得以编辑出版。他更是一位翻译家,1998年所译的《浮士德》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彩虹翻译奖。1998年 月,中国诗人绿原获得了斯特鲁加诗歌节最高奖“金环奖”。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2007年,绿原还获得了首届中坤诗歌翻译奖。

追思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在监狱中他把自己想象成哥伦布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特别是1940年代抗战之后,绿原是中国诗坛的杰出代表。当时的中国诗坛分为两拨,一拨是以穆旦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大陆,一拨是七月派,而绿原是七月派的杰出代表。

绿原是我们复旦大学校友,如果不是因为胡风运动的牵连,我认为他会有更大的发展。而就算因为胡风运动牵连入狱,他依然受到尊重,在狱中他不放弃写作,接连写出了《又一名哥伦布》等诗作。在那个环境下,在监狱中,绿原先生并没有绝望,对前途充满抗争意识。在《又一名哥伦布》中,他把监狱当成哥伦布起航的船,这种精神是何等了不起。诗人的诗思穿越五百年的中西时空,将自己想象成为20世纪的哥伦布。

绿原先生更伟大的地方是,他就算在监狱里还坚持自学德语,自学德语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读马克思原著,是为了接近真理。这是他们这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标志。

唐晓渡(诗人)

他的诗歌精神薪火相传

绿原先生作为前辈诗人之一,我还是愿意用“硕果仅存”来形容他和他那辈诗人。虽然对于“七月派”的说法,被归于“七月派”的牛汉先生有一些疑义,他也说这是文学史后世追加的,但这并不影响绿原和牛汉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具体到我们这代诗人,绿原和“七月派”不像冯至、卞之琳他们,对我们可能没有直接的“诗意”上的影响,他是“文革”后的所谓“归来者”之一,晚年重新写作、探索,这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和对诗歌的挚爱、追求,这种诗歌精神还是薪火相传的。

  (编辑:李明达)

江苏治疗男科费用
藤黄健骨丸治疗肩周炎
消肿化於的最快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