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杨凤池沧州晚报记者李金焱
2020-02-13 12:20:46 双城汽车网
实话实说杨凤池。
实话实说:杨教授。是土得掉渣的土教授。
你采访我可以随便谈,可以攻击我,我接得住,因为我是干这个的。采访前,他先给我铺好了台阶。
我10年前来过沧州讲课,回乡扫墓必过沧州。我是地道的河北人,出生在衡水市阜城县齐楼乡侯屯村,1岁多随父母到了北京…一次回家乡,大妈指着我们家的旧房子说‘你就是生在这个院子里’我‘腾’家伙心里就一震,那是出生地带给我的心理场…讲座时,他这样开场。
我们河北人军队中多,心理学界多,却很少有大富商,这说明我们河北人重义轻利…。
谦和而带有磁性的男中音,用家乡土语把肢体语言的心理原因、生物学原因、社会学原因娓娓道来。
我今年60岁了,以后要过抬头挺胸的生活。会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实话实说:杨凤池与《心理访谈》谁成就了谁。
提起央视2004年开播的《心理访谈》观众第一个会想起的名字就是:杨凤池。在央视请的心理专家中,他的出镜率最高,做的节目也最让人难忘。
最火爆的时候,他都不能上街,随处都会有人认出他拦住求助:杨教授,我家孩子不上学,你说该怎么办”丈夫家暴,我该不该离婚”。
杨凤池是《心理访谈》的主创人员。当时通过立项的样片就是杨凤池做专家制作的。在央视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栏目样片用谁的,谁就是创始人。而且只要杨凤池有时间,优先请他。
实话实说:杨教授让萝卜变白菜。
实话实说:走进心理学的情结是童年创伤。
有人说,每个走进心理学的人都有一个情结。杨凤池说,他的情结是童年早期的严重创伤。他出生在1957年,1958年。父母都得去工作,一岁的他就被锁在家里。一天没人,这对于一岁的孩子就等于死亡。因为饿了渴了没人管,拉了尿了没人管。我的这种经历,不仅是情结,这是严重创伤。
他从小有很强的被抛弃感,在欧洲学精神分析时曾问过一些导师:婴儿期早年分离创伤,最好的出路是什么?导师说:尽早离开创伤之地。他的成长经历正好与此暗合。
早年如此严重的创伤易是精神病性的人格结构,为何他避开了严重精神障碍?在心理学界,他的事业、家庭、人际关系都是一流的。
早年的他比较自卑、腼腆、羞怯,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社交恐怖都有。但很小的时候,他就离开家参加社会集体生活,实现了社会化。上小学时就下乡拉练,上中学时参加冬季拉练,参加夏收秋收,中学毕业就去插队。在集体生活中,他发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慢慢自信就提升上来了。下乡插队时,他任知青队的队长,恢复高考,他是村里唯一一个高考过线的考生。
我是学医的,卫生学校毕业,中专,分到大学搞神经生理学研究,后来转到心理学研究。他在首都医科大学组建了心理教研室并任主任。从一名中专生逐步成长为一位博导,他不辍前行,一直走到行业的巅峰:
我在人际交往中被人拒绝、忽略就觉得很难受。我的情结就是担心被人忽略。他说得自然而真诚。
实话实说:别人把粉丝变成老婆,杨凤池把老婆变成粉丝。
在心理学界的男专家中,他是为数不多的与原配夫人恩恩爱爱的典范。偶被问及,他的太太回答得很智慧:别人把粉丝变成了老婆,杨凤池把老婆变成了粉丝。”杨教授到外地讲座、培训,太太常一路相随,到哪里也不玩不逛,就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是杨教授的铁竿粉丝”
在交流中,杨老师笑着说:我太太表扬我了,‘老杨今天锅碗涮洗得真干净’。我欣赏着他的幸福停下来:这个必须马上回复。
他太太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比较聪明,在家是老小,有点娇惯。但心理专家杨凤池把自己的婚姻生活调理得恩爱和谐。太太结婚前有失眠的毛病,这对杨教授更是小菜一碟,很快就给太太治好了。
爱情是良好夫妻关系和美满婚姻的基础,而且结婚以后还得不断地培植发展这个基础,其他都是术,感情是道。
这是一句沾满无数人血泪的大实话。
- 上一篇:百炼飞升录 第二百三十二章 黑石山脉
- 下一篇:烟中双鸟归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