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难忘的岁月永恒的记忆1976一一2016

2020-02-15 18:51:52  双城汽车网

难忘的岁月 永恒的记忆 ( 1976一一2016)

2016年8月6日至7日,当年曾在神木县尔林兔镇袁家圪堵大队插队的全体老知青和当地的父老乡亲共同举办了一场近60人参加的老知青40年重返故乡联谊活动

一一题记

1976年2月23日(农历正月24日)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这一天,我们14个花季少年(男10人,女4人)响应他老人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背起行囊,告别亲人,别无选择地踏上了北去的征程,来到了当时来说比较偏远、荒凉、寒冷、艰苦的北大荒”一一神木县尔林兔镇袁家圪堵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到如今整整40年。

40年漫长的岁月洗礼,昔日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是饱经风霜,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断知青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记忆。无论我们过去是否经常,无论我们现在是否还在一座城市,沧桑巨变人末变,岁月无情人有情。正是那段知青经历把我们彼此的心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我们十几个知青是沧海之水,随波逐流。虽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也没有可以流芳千古的伟业。但是,至少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社会,更无愧于子孙。

40年来,我们始终不曾忘记:

那份缺油少肉,填不饱肚子的一日两餐。

那盏昏暗如豆,冒着黑烟的煤油灯。

那排四面透风,下雨漏水的土坯房。

还有那一件件浸透着我们青春血汗的劳动工具……

虽然是心酸往事,但也是青春记忆。

那段艰苦岁月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虽然只是弹指一挥间,但也成为我们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说句心里话,当年我们恨这个地方;离开以后又经常梦见这个地方;再后来,怀念这个地方,感恩这个地方。

40年来,我们始终和乡亲们保持着密切的,几乎每年都回来走走看看。亲眼见证了老一届领导班子为家乡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尽其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九十年代集资建校我们帮助解决贷款,近年来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人畜饮水、村委会建设、个体种养殖业等,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共计投资一百多万元。

整整40年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王金良先生、张孝贤先生、白光荣先生以及新一届村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如愿相聚在这片黄土地上,举办了这次联谊活动。

它将成为我们生命的里程碑永远铭刻在你我心中。

当年在袁家圪堵大队插队的全体知青

全体知青向袁家圪堵大队村委会赠送牌匾

老支书王金良先生讲话

尔林兔镇党委南书记讲话

市委宣传部李部长讲话

当年二队知青组长高振华讲话

当年五队知青组长单占占讲话

知青代表刘冬梅感慨地说:

想当年,我们刚来到袁家圪堵大队时:

春天,战胜狂虐的风沙。

夏天,对付烈日和酷暑。

秋天,接受蚊虫的叮咬。

冬天,冰雪和严寒。

我们和社员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栽过沙柳,挖过马粪阴过砖窑,走过工程。住的是柳把房,睡的是老土炕。过着衣还算遮体,但食不饱肚的日子。我们知青过的是集体灶,吃的是份子饭,女生还可以勉强吃饱,男生正是十几岁的小伙子,在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份饭只够给胃垫个底。一年四季别说吃肉,菜里可以说见不到一点油花花…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电话,半年都见不到亲人,也听不到亲人的声音。我们想念亲人,思念朋友。我们有过眼泪,有过孤独,有过屈辱,有过彷徨。白天繁重的劳动熬过去后,最难熬的是冬天漫漫的长夜。夜晚,整个村庄漆黑一片,安静的让人心里发毛。唯一打发时光的方法就是在冒着黑烟的柴油灯下看仅有的几本教科书。一夜下来,熏得头晕脑胀,一不留神会被油灯烧了眉毛和头发。第二天洗脸时,满脸满鼻孔全是油污。冬天房间里没有火炉,睡在长期不生火的土炕上如同睡在冰冷的石板上,北风呼叫,夜晚听来就象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又冷、又饿、又怕…我们两个女生只好用被子把头捂住,强迫让自己进入梦乡,暂时忘掉眼前的现实…当年的知青生活,现在的小年轻是绝对想像不到和理解不了的,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命运把我们知青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我们唯有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安慰…

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风风雨雨的艰苦磨练,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渐渐的掌握了各种生存手段和劳动技能,艰难地生存下来了。

现在回想,正因为有当年的那段经历和磨难,才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使我们拥有了更加良好的心态来正视现实、面对现实、改变现实。以至在后来的人生四十年里,这段经历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三年自然灾害我们赶上了,十年文革动乱我们赶上了,回城后没有工作我们赶上了,结婚时没有房子我们赶上了,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下岗”又让我们赶上了…

但是,我们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垮,我们没有抱怨社会和政策对我们的不公平。因为,我们有当年尔林兔草原这片热土酿的烈性酒垫底,我们的胸膛始终是火热的,我们无怨无悔地挺起了脊梁,迎接生命中的种种,我们曾经和习,他们有着相同的命运和经历。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代造就的特殊群体,我们的名字响亮而中听,我们叫知青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回忆畅谈40年前的往事,就像一坛尘封40年的老酒,今天启坛开封,倍感醇香醉人。

亲爱的知青朋友们:

四十春秋弹指间。

风风雨雨花甲年。

时光流逝各东西。

两鬓斑白重相见。

最亲不过插队情。

而今相聚原上行。

二零二六再聚首。

共享未来夕阳红。

曾经用过的帆布挎包

花季少女(王鲜菊、刘冬梅)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俺们村的风景是不是很美?

当年的四朵金花如今的四个老奶奶

给家乡的亲人们来一段旗袍秀

重逢的喜悦

就恋脚下这片热土

当年的愣头青(贺兴平、单占占、刘宝珍、张顺田、刘培军)

我们曾在这里教过书的袁家圪堵九年制完全中学

三结义(单占占、刘培军、温玉春)

歌声不断掌声不散

女声小合唱(相逢是首歌)

集体诗朗诵(什么是知青)

什么是知青

四十年前我们扛着行李

别无选择地当上了知青

如今,我们两鬓花白。

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们的好奇。

什么是知青

本来算不上是一道难题。

可是。

问一百个人竟然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如何生活的时候已经开始自己料理生活。

把自己料理的像模像样的是知青

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还分不清什么

是麦子,什么是韭菜的时候。

已经扛起农具下了地。

沉下心来,虚心学习的是知青

啥都不像样,不赶趟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还不懂得起码

的建筑常识的时候。

已经自己脱坯打墙。

用柳把、土墙盖成房子的是知青

房子漏水不会修。

土墙塌了不会整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

如何区分骡子、马、毛驴的时候。

已经自己喂猪养羊。

甩着鞭子赶着骡车到公社买粮”的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在还不懂得

戒条森严的时候。

偷偷地开始了稚嫩懵懂的初恋。

情深意长,花好月圆的是知青

分道扬镳,把那份纯真珍藏心底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劳动收工吃饭时。

饿得顾不得生熟。

甚至错把化肥当盐吃。

闹出了个子高是吃了化肥催大的

笑话的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不会洗衣做饭。

不会自己照顾自己。

干活累到晚上尿床都不敢

把褥子拿出来晒一晒的也是知青

知青就是一群小年轻为排练春节

误把点豆腐的卤水”当醋”喝。

被大伙嘲讽为喝卤水虽死犹荣

的也是知青

什么是知青

说来也不过就是那些城里在特殊年代

的一群小年轻。

他们在:

该读书时,没读书!

该结婚时,没有房!

该生育时,没指标!

该工作时,没文凭!

该发展时,没实力!

有人说:知青是无知、无能、又无奈的代名词

有人说:知青是有情、有义、有担当的钢铁含义!

数百万人宝贵的青春年华呀。

已经远远逝去…

回想起来,各有各的境遇,各有各的理解…

究竟什么是知青

说得明白,说不明白现在已无大碍。

最最值得庆幸的是:

我们袁家圪堵所有知青日子过得都不赖

什么是知青

如果这是一个学术课题。

就让社会学家去研究吧。

如果这是一个政治命题。

就让政治家们去探讨吧。

而我们最在乎的是:

珍惜健康,珍视生命,珍重友情!

最后,让我们自豪地告诉自己。

也告诉我们的子孙:

知青是一代人共同的命运。

知青是一种永远不朽的精神。

知青

知青

注:“什么叫知青”里面所写的诸如:吃化肥、喝卤水、尿床等等,均为我们知青自己所发生和经历的事情。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知青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中国,知青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知青问题的“六条”精神,随后,大量知青通过各种途径返城。

月经不调哪些症状
宫颈炎治疗办法
怎么样治疗宫颈炎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