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劳动合同法首结恶果外企开撤权衡

2021-08-18 16:30:52  双城汽车网

从城市建筑到音乐再到造型艺术 《劳动合同法》首结恶果——外企开撤

先有舆论强大压力,后有全总出面“协调”,日前,私企华为终于停止了“劝辞计划”。由于目前内资外投尚有诸多限制,华为的让步可以看成是内资企业的无奈选择。而外资企业则“有奈”得多(苦笑)。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由于新《劳动合同法》明年实施后,公司无法轻易解雇员工和聘请临时工,为了压缩成本和转移风险,雇有11300名中国工人的日本厂商奥林巴斯日前决定,将于2009年前把中国的两座工厂合并为一座,并投资约7亿元在越南设厂。毫无疑问,奥林巴斯两厂合为一厂,将有数千中国工人失业。而无论中国的舆论、工会乃至政府,都不可能像对待华为那样对待奥林巴斯。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产生这样的疑问和担心:奥林巴斯关厂迈出了外企撤离中国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由于改革不彻底不配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光环下潜伏着很多深层危机。尽管解危办法只有继续深化改革一条,但因勇气、知识和智慧诸方面的欠缺和各自不同的目的,先前已有多个层面的人,开始回望管制经济。应当说,有一些回望和行动是合情合理的,比如全民医保,比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等等。但也有一些看似良好的愿望,其实却在铺就通往地狱之路。比如新《劳动合同法》中的一些条款,使企业在雇用、解聘、调整工资劳保福利等方面,变得十分不易,从而可能大大削弱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最终使其陷于困境乃至倒闭。  面对各种“回望”在法律政策层面上的落实,企业,特别是有点像“后娘养的”私企,当然需要重新考虑生存发展之道。华为先前的“劝辞计划”,就是对新《劳动合同法》的预先应对。尽管这一应对目前暂时被搁浅(很可能是“顾全大局”的结果),但当面临不裁员就倒闭的危机时,任何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和舆论的力量,都挡不住华为“清理门户”。其实,这方面可谓洋鉴不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胡佛总统和国会出台了一系列诸如稳定物价甚至侵犯产权的法律和政策,资本家也被“说服”得很配合,但因政府干预而造成且因继续干预而加剧的萧条愈益恐怖,几乎已被“法律”禁止的降低工资等等做法,还是在劳方情愿、政府睁只眼闭只眼下偷偷进行。因为谁都清楚,倒闭和降低工资,哪一个更不利于企业、员工和整个社会。  当然,在法律执行常打折扣的中国,特别是劳资出现纠纷,甚至明显资方违法的情况下,崇拜GDP的地方政府,一般也都以维护资方利益为重。所以,多数内资企业恐怕并不把新《劳动合同法》当回事。但有守法习惯的外企(尽管或已橘南北枳),还是会郑重其事一些。所以,奥林巴斯采取了更为简单的办法:“混不下去,我先走一半可以吧!”。那么,奥林巴斯的撤资并厂,是不是外企撤离中国的开始呢?目前不好绝对肯定,但起码是个迹象。对那些想进入而尚未进入的外企来说,面对这样的法律,望而却步的可能性则大得多。那么,我们是否该做好防止迹象变为趋势的准备?  来源: 凯迪络

更多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济南治疗子宫内膜炎哪家好
吉林白癜风治疗费用
天水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