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护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聚力社会救助兜底保覆盖

2021-12-14 17:35:12  双城汽车网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聚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来源:中国社会报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 林闽钢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在保证现行标准下脱贫质量的前提下,应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全力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在深度贫困地区,当前剩下的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人口。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表现为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只有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与其他扶贫政策一起形成合力,编密织牢一张覆盖全面、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民生安全,才能实现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既定目标。

以分类救助为基础,形成四大政策齐发力

目前,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在深度贫困地区需要对现有的贫困对象,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扶持产业、帮助就业等措施脱贫,对无劳动能力、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救助政策进行兜底保障。

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四大政策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是在农村低保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按照精准扶贫的原则,加大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力度,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在特困供养方面,针对农村五保对象的特殊性,首先要使这部分人实现脱贫。通过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改善供养条件,确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散居五保对象能够入院集中供养。三是在医疗救助方面,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等因素,分类分段设置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最大程度扶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摆脱困境。四是在临时救助方面,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确保贫困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得到及时救助,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切实发挥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

以问题为导向,整合救助资源,强化救助效果

在深度贫困地区,需要通过问题再聚焦,资源再整合,效果再强化新思路,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在深度贫困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问题再聚焦,就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体,要作为重点难点问题加以推进。医疗救助涉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保险的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功能,相对其他救助制度而言,临时救助灵活性比较强,最具救急难功能。开展临时救助,必须做到实施灵活、程序简便、救助迅速,以充分发挥拾遗补缺、救急解难的作用。要加强临时救助与其他救助制度的衔接,建立完善由临时救助到低保、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救助的摆渡机制,发挥综合救助效应。

资源再整合,就是在社会救助中,在发挥政府托底救助的同时,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互动合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切实加强社会救助与慈善的对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及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方式,有序参与救急难,填补政府救助的盲区。综合运用各种救助手段,单一的现金和物质救助,在为困难群体赋能、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力量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救助转向物质保障、生活服务、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援助。在输血的同时,还要注重造血,通过加强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增强困难群体的发展能力,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效果再强化,就是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采取非常规的社会救助政策和举措,实现其最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要根据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需要,在持续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创新,全面提升救助兜底保障效果。当前,在社会救助与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衔接、社会救助与农村危房改造有效衔接等方面需要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使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贯穿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

说是建站很方便 原标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 聚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

海口阴道炎治疗费用
窦性心律失常严重吗
巴中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