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饰

和子由渑池怀旧br人生到处知何似

2020-07-10 14:45:42  双城汽车网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1.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2.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

. 老僧:即指奉闲。

4. 旧题: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古代有名的文人雅士操作的感觉也要类似。我们不得不佩服魅族的思路灵巧。所以往往会被邀请在墙壁上自从单方面宣布解约后题词留念,以示推崇。

5. 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解析】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也曾经是这一方水土的父母官啊,还记得吗咱哥儿俩同在老僧墙壁上题词?——这就是苏辙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风光往事。对此,苏轼非常的不以为然。这便有了《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在这首诗里,苏轼以教训的口吻写道:

鸿雁会记得它留在雪泥上的脚印吗?关于咱俩题词这件事,知情人奉闲已去世,应该没有人会提醒你曾经有过这档子事儿吧?题词的墙壁也已经残破不堪,也没有道理你还能看见当年的题词吧?那么可见你的执念有多深!你总是把这一点点的小得意碎碎念有意思吗?

显然,苏轼相较于苏辙是豁达的,他告诫自己的弟弟不要痴迷于曾经的辉煌,而应像鸿雁一般志在高远。同时勉励道:磨难与成功相伴相随,但哪一样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羁绊。

有趣的是,后人在理解这首诗时,往往以为这是诗人触景生情因而感慨生活的行无定踪及人生的变化无常,不亦大谬乎?

【译文】

试问人生经由之处像什么呢?

应该像鸿雁踏过的雪泥一样吧?

雪泥之上不过偶然留下了它的爪印,

鸿雁一意高飞又哪里会记得曾在何处停留?

见证人奉闲早已经去世且被筑进了祭塔,

墙倒屋塌也没有道理你还能看见当年的题词!

既然你的记性这么好那我且问你:曾经的一路艰辛你还记得吗?

以及长途漫漫人困马乏狼狈不堪之凄惶!

共 84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文笔细腻,将诗文的原作和译文用精致的文字表达出来,尤其是译文中对苏轼和苏辙的性格差别点了出来“同时勉励道:磨难与成功相伴相随,但哪一样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羁绊。”文中充满激励的语句,对社会现实中奋斗的人起到一定的启示。欢迎作者赐稿。【:红袖揽叶】

1楼文友: 21:0 :45 佳作欣赏,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

临汾男科医院
滁州男科医院
泉州男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