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温书思惠妃
2020-03-10 13:08:45 双城汽车网
第一章温书思惠妃。
公元7 4年,武惠妃死,令李隆基终日郁郁少欢。这年深秋,长安迎来第一场初雪,纵横交错的街道旁菊花竞相吐蕊。百姓齐出,观花赏景,一派瑞雪兆丰年的景象。此时,正是开元盛世,西域诸国、扶桑之地皆有商人、学生前来经商、求学。每到夜晚,彩灯高挂,人语酒色,轻歌曼舞彰,尽显祥瑞。
宫内冷冷清清,或添少许肃杀之气,皆因皇帝郁闷。
一日夜里,李隆基在御书房内掌灯看《史记》。突然,从高墙外飘来一阵凄凄楚楚的歌声,似残柳叶般飘至书房。虽是高墙深院,这李隆基听得真切,是长安妇人在思念远下蜀地贩锦绸的丈夫。这《声声慢》,伴着捣衣木捶的节奏,倒也一板一眼。
李隆基又念起武惠妃在世时的恩爱情景,想她在世时的会儿早已温床入睡,相拥而眠。那待此时在这里温书?他翻手将书合上,自言道:“想我李隆基也是一身才华,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到头来却落个听长安街市上的妇人的歌声为娱!宫娥三千,多是些历年地方上纳入的,时至今日,早为残花败柳了!后世的人,不知道的以为我在享清福呢!”
闻听此言,侍立侧旁的高力士不觉大惊。急忙揣度皇上这番气话。这高力士自小为李隆基的家奴,对为王的李隆基耿耿忠心。因反对武则天和立李隆基为皇帝有功,自卫愿阉割为宫人,封为宫内总管,一直在李隆基身前背后。这俩人人前各呼头衔,人后称兄道弟,一不分彼此。有时,甚至同榻而眠。足可见这俩人关系如磐石一般。
高力士进言道:“兄长这样下去如何延年益寿?我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专指江南一带美女若云。不妨派弟去走上一遭,征得过天下美艳女子供于兄的屋内,不说是金碧辉煌增色,也是蓬荜生辉!”。
李隆基闻言不免也心清气爽,龙颜渐悦:“阅尽人间春色,当然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君不见人生三大喜事,五子登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我都做到至尊无上的份上了,前面两件自然和我无关。只是后面一件,令我这知天命的人无法释怀。也怪我命犯桃花”。
李隆基说到“命犯桃花“时,诙谐一笑,低头饮上一口龙井,提前享受江南茶的清香甘醇。
其实,这李隆基倒是坦言。少年时,他曾随父去宫中,晋见过武则天,但见宫内皆是公主嬉戏游玩,少见有男人;若是有男人,也是上朝侍帝的老男人。偌大个皇宫尽是女人的天下。又见武则天威风凛凛,心生惧怕。这之后,全家因武则天心生疑贬到边远地方为王。这便落下病根,他生性有些怕女人。为了克服这一毛病,他经常习武,十八般武艺略知一、二,也练得一身英气。偶也与琴棋书画为伴,也是他天赋极高,除作词谱曲外,竟能听懂别人的音律语言,可谓奇人。待父王死后,子嗣父业为王,封妃冕嫔不再话下,渐渐地他的性格又由恨女人变为体谅女人,迎合女人心思,性格上的双性让他暗嘲为情种。
武则天死后,兵不血刃的宫变,李隆基成了最大的赢家。进入宫中为皇,繁花似锦,妍艳必至。那昔日武则天时的女人天下一扫而光。他励精图治,广纳贤才,犹以文艺人才是举。歌舞升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开创了开元盛世。
且说武惠妃自小养在宫内。李隆基入宫后,因其相貌端庄,且与皇帝沾亲连襟,大受宠爱,欲升为皇后。又因姓武,亲戚屡屡犯事,前朝后事的拴绊,固未得加冕。由于武惠妃轻信李林甫导致三个亲生儿子被贬,疑神疑鬼,忧伤而亡。李隆基虽爱其妃,因其子不敬,不允许儿子尽孝。只加封武惠妃为谥曰贞顺皇后。过后之事,仅为一纸空文。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千日夫妻似海深。这李隆基与武惠妃恩爱十年,岂有不想之理?那武惠妃,724年封妃,迄今已有10年令李隆基感怀不已。他边想连把玩着案上玉玺。
高力士续上水,退至背后,细语道:“兄长。我明天就出发,携上几个宫人东去,再顺大运河南下,赶至越地正好是明年春暖花开之际。那时,我携美女西来,正好赶上长安的端午节。届时,各国佳宾云集我朝,殿上佳丽红粉,更展我朝风采!
李隆基称绝。即派高力士明日出行。
高力士问:“兄,今夜要人陪吗?”
李隆基苦笑:“陪什么陪!睡冷瞌睡。好梦一夜送今宵。”
于是,高力士提着灯笼径直将李隆基送入内寝。
一夜无语。
第二章巧遇江采萍
翌日,高力士手持李隆基御书置于袍内,携宫人数十人东去,经山西、河南,沿大运河乘船南下至越地。到达越地时,已是初冬时节,树叶蔽零,道上行人稀少,房舍炊烟袅袅,百姓人家忙着置办过年物品。
这高力士也是个精明能干之人,每到一处,必进州府衙门,差州府一级官吏尽张皇榜挑选宫妃。这年月,女人活的便是名份,能入宫待侯皇上皆满族全家的福祉,岂不是喜事?况穿金戴银,车马出行,美食珍馐,果品器皿琳琅,自觉身价高出千倍、万倍,岂有不主动献出容颜之理?于是,非百姓人家,连大户人家的 也争先恐后。暗自纳金孝银的人家不计其数。
这高力士对金银细软概而拒之,不事张扬。每日穿行于大街小巷之间,明察暗访,搜寻民间奇女子。见高力士秉公办事,各地官府均不敢怠慢,纷纷献上绝色佳丽。仅月余,数十美女荟萃于驿馆之内。一时间,驿馆堂前屋后奇葩竞香,争奇斗艳。
眼见选取宫妃快要结束。这高力士却有些忐忑不安。执意想再往南下寻得美人。
众差人惊劝:“总管,你进了闽地就是蛮荒之地了,粗茶布衣,临海观浪,打渔种桑,风吹日晒,哪得有美女让你寻得?”
高力士道:“你这些人懂什么?!世间奇伟、瑰丽常藏于山野村落、湖光浅海之间。如不去涉足,又如何寻得?罢了,你们留下,我只挑上几个仆从前往就是了。”
见总管如此执意,众人皆不敢言语。
高力士等人到达闽赣之地后,喜出望外。一路行来,但见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南山松柏、钟潭噌响、石室藏烟、智泉珠瀑、九华叠翠、壶山致雨、谷城梅雪、天马晴岚、湄屿潮音、海波逐浪,好一派亚热带风景!
连穿在高力士身上棉衣的也褪去了。高力士笑对身边的仆从说:“常言道,不来遗憾,来了更遗憾。此言差矣!如此美景与气侯,与长安相比各有千秋,我等是不虚此行。”
说话间,几个人进了莆田县城门。这时,正是清晨,沿途行来,马不停蹄,信马由缰。这会儿感觉饥肠漉漉、腹中空空。便到临街食摊要了数碗小面。这莆田的气候不比越地,虽是清晨,已是艳阳高照,白云悠悠。城门内外,行人穿梭,商铺门楣洞开,赶集的、摆摊的,喧喧哗哗。
正在吃面的时候,高力士睨眼瞧见对面文房四宝店有一女子在购纸笔。从背影看去,此女子身材窈窕,婀娜多姿。胖一分,腻了;瘦一分,柴了。偏这女子这样到位。虽未见其面容,想必不输那些“街花”、“镇花”。
这厢高力士暗忖。那厢,女子已抱着一卷纸出了店门,轻移碎步,不紧不慢。阳光微曛,照在女子脸上,令高力士大惊,手中竹箸也掉在地上。但见这女子,淡装雅服,姿色明秀,无可描画,有如仙女般翩翩而去。
高力士立马丢起身,跟随女人身后。只听得木屣声“噼啪、噼啪”,令他乱了方寸,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不停地乱撞。高力士也算是经世阅人的人,啥场合没见过?绚丽多姿,杏眼春腮,倚楼弦歌,简直就是陈年旧话,还从没像今天这样令他心里狂乱,自觉矮这女子三分。这不虚此行,原来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街面偶遇成册封。
出了城门。高力士唤起女子来:“请问 尊姓何名?”
女子转过身来,双眸疑惑。见高力士肤色白净,不卑不亢,疑为富足老爷,寻花问柳之辈,自不言语,转身急促而行。高力士怕惊扰了这女子的芳心,着实把好事办坏,便叫仆人远远跟踪。自个去了县衙,打探这女子的出处。
一路上,他嘴里不停地喃喃道:“嫦娥下凡,嫦娥下凡。”
第三章梅花吐香阵
高力士来到县衙风亮明身份,县内大小官员趋之若骛。这县令更是毕恭毕敬,十分敬重、九分惧畏、八分小心。为何高力士一个大内总管让这七品官如此尊重有加?原来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大小官员一律实行补缺制。那些考取进士的才子,除皇宫留用人员外,一般人员要在京城呆上几年,待别人挂靴、告老还乡、主动辞官后,再由吏部派遣人员补上空缺。固为了早日做官,进士中上下活动,打通关节的人不在少数。科举制以武则天时代为盛,凡县一级官员均要经过科举考试,再派往地方为官一任。这县令也是在京城呆上几年的人,自然晓知官场一、二,敢不肃然起敬?
这县令急急忙忙安排酒席。日高时分,即摆上一桌,少不了全鸡、全鸭、鲍鱼、龙虾,就连深海小小的银鱼也端上桌面。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一应俱全。
酒至半酣,菜过五味。县令问道:“此次总管南下可有人选?”
“这个,暂时没有。还请县令物色、物色。”高力士这人一贯说话谨小慎微。
县令道:“本人常坐堂衙内,多以民生计,这方面的事知之甚少”。这县令又收住话:“容本人想想,或许柳暗花明”。
这县令沉吟半晌,说有一人选可算角色。县城东南有一大户人家姓江,医道世家,生有两儿一女。独这女为壮年所得,视为家里的掌上明珠。这父亲也是读书之人,将小女取名为采苹。这“采苹”二字,缘来《诗经·召南》中的《采苹》,足见其喜爱程度。这江采苹从小聪明过人,七、八岁吟诗,九岁诵《诗经》。因居住地临海凭风,故江采苹擅将名字改为“采萍”。父亲问何故改名,这采萍答道:“我生在这家就像浮萍一样,早晚我会有自己的归宿,置身于荷塘,出淤泥而不染”。父亲也不生气,还直夸采萍伶俐。这采萍犹爱梅花,父亲在院内院外种植了一株株梅树,每到梅花开放之际,馨香逼人,浸人心脾。这也成就了江采萍习文弄墨,时而点墨梅花染于纸上,时而短诗长赋以梅品性,日子一长,性格孤傲,视人于裙裾之下。不过,对下里巴人倒是和气三分。
高力士道:“读书这东西,还是浅尝辄止的好,不可深研。我还是信奉孟夫子的那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在于侍,站在侧旁就行,非男子汉要顶天立地。我这样的人不是以侍为主,倒也心安理得。”
这时,仆人进屋报告说,已寻得那女子进了一宅院落。现可前去探访。
于是,高力士率县令等人前往。出了大路,景色渐幽。突见远处半山处,梅花灼灼,腥红点点,或粉似白雪,半里之外幽香扑鼻。这闽赣与越地相比,虽同属江南,但闽地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每年五月间,海风携着雨水斜斜地北上,行至越地已是雨丝稀疏,此时正在梅子结苞的日子,故名“梅雨”。而时至隆冬的莆田,这阵子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梅花一开,宛若织锦,覆于半山,令人侧目观瞻。
人至近处,那一株株梅,老干古朴,老斑结疤,瘦奇遒劲,粗细横斜,枝梢清健。有江梅、宫粉梅、玉蝶梅、龙游梅,朵朵明媚,蕾蕾清香,粉的、红的,一齐绽放,仰俯收放,百态千姿。
惹得高力士也诗兴大发,赞叹道:“奇山秀水傍村女,落英缤纷作裙裾。皎皎羞傲透红润,梅花幽姿自风糜。这地方真是个香雪海!”
闻听县令老爷前来宅院,江郎中急忙出迎跪拜。免礼后径直进了前堂,高力士上坐,县令与江郎中侧坐两旁。
高力士饮过铁观音后,见得几上置有盆景梅桩,屋侧的梅花画轴。便向江郎中道明来历。
这江郎中也是个晓事理的人,一来无冕之王驾临寒舍,二来女儿进入选妃之列,双喜临门,喜不自禁。想起先前小女的话,自言道:“果真鸾凤龙辇,归宿自有天定。”唤出屋内的江采萍。
这高总管再定睛细瞧,打眼一看,此女果是端庄秀丽。这边拿了彩头。江家大摆宴席三天。选定吉日启程。沿路北上,汇合于驿馆。此时,再看那数十秀女,粉黛全无颜色。百十余人,遇水乘船,遇旱地车马彩轿,一路西行前往长安。一路上,高力士对江采萍关怀有加,自不在话下。只待这爱梅之人,有朝一日,出类拔萃。
第四章梅园盟海誓
阳春三月,长安宫内的宫墙柳吐出了鹅黄的嫩芽渐已变绿,疏懒地拂着春风。长安大道上的人,也多了起来。商铺门前,幡旗飘摇;酒肆茶坊,行令聊斋。既便是那长安城外的路旁田埂,也多了行商、赶考的人。寻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皇族公主、大户人家的 ,也携侍女、丫环出门踏青,一双双镶边的绣花鞋上沾上露水,嬉戏声却从缀着花的果林里传出。这笑语蜜声,往往引得那西去阳关的文人骚客驻足半晌。实实在在地想把这音容笑貌留在寂寞的荒漠途中,聊以慰藉。
一日,李隆基上朝理政。高力士传人飞马来报:挑选的数十宫妃已快到长安。李隆基大喜过望,令扎彩蓬三里,超规格迎接。一为迎宫妃,二为高力士洗尘。
这李隆基见得越女,个个姿色出众,甚是喜爱。众越女中,走出江彩萍。李隆基惊讶得双目夺光,疑见仙女,竟手牵这姑娘之手,久久不肯放松。
是夜,李隆基将江彩萍纳入内寝侍睡。宽敞寝室内,幕幔高悬,案上红烛摇曳,茶水、果品摆放案上。在红烛的光影下,此时年方十八的江彩萍青春逼人,令李隆基仿佛嗅到她身上散发的凝香。李隆基将江采萍的外衣褪去,见她居然穿着红布兜,布兜上绣着一枝梅花。李隆基禁不住笑了起来。暗想这女子守身如守玉,越发喜欢,伸出手指在梅花图案上摸摸索索。
共 264 字 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好看的古典小说,作者深谙传统章回小说笔法,叙事简洁生动,写景给人以诗的联想。故事大局据史实演义,乃历史小说要求之真实。至于梅妃此人之真伪,则留待史学家考证了。[编辑:猪不戒]
1 楼 文友: 2008-10-25 19:12:0 果然争艳!好文字!
2 楼 文友: 2008-10-25 19:15:50 引人入胜的情节,优美的文笔,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题材的章回小说。 淡雅 温情 喜欢古乐 喜欢文字
楼 文友: 2008-10-25 21: 0:56 谢谢以上俩位大手笔!司马在此谢过! 从事公司写作工作.
4 楼 文友: 2015-09-12 17:47:4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广东牛皮癣医院咋样湖北男科医院蚌埠癫痫病医院咋样
公元7 4年,武惠妃死,令李隆基终日郁郁少欢。这年深秋,长安迎来第一场初雪,纵横交错的街道旁菊花竞相吐蕊。百姓齐出,观花赏景,一派瑞雪兆丰年的景象。此时,正是开元盛世,西域诸国、扶桑之地皆有商人、学生前来经商、求学。每到夜晚,彩灯高挂,人语酒色,轻歌曼舞彰,尽显祥瑞。
宫内冷冷清清,或添少许肃杀之气,皆因皇帝郁闷。
一日夜里,李隆基在御书房内掌灯看《史记》。突然,从高墙外飘来一阵凄凄楚楚的歌声,似残柳叶般飘至书房。虽是高墙深院,这李隆基听得真切,是长安妇人在思念远下蜀地贩锦绸的丈夫。这《声声慢》,伴着捣衣木捶的节奏,倒也一板一眼。
李隆基又念起武惠妃在世时的恩爱情景,想她在世时的会儿早已温床入睡,相拥而眠。那待此时在这里温书?他翻手将书合上,自言道:“想我李隆基也是一身才华,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到头来却落个听长安街市上的妇人的歌声为娱!宫娥三千,多是些历年地方上纳入的,时至今日,早为残花败柳了!后世的人,不知道的以为我在享清福呢!”
闻听此言,侍立侧旁的高力士不觉大惊。急忙揣度皇上这番气话。这高力士自小为李隆基的家奴,对为王的李隆基耿耿忠心。因反对武则天和立李隆基为皇帝有功,自卫愿阉割为宫人,封为宫内总管,一直在李隆基身前背后。这俩人人前各呼头衔,人后称兄道弟,一不分彼此。有时,甚至同榻而眠。足可见这俩人关系如磐石一般。
高力士进言道:“兄长这样下去如何延年益寿?我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专指江南一带美女若云。不妨派弟去走上一遭,征得过天下美艳女子供于兄的屋内,不说是金碧辉煌增色,也是蓬荜生辉!”。
李隆基闻言不免也心清气爽,龙颜渐悦:“阅尽人间春色,当然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君不见人生三大喜事,五子登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我都做到至尊无上的份上了,前面两件自然和我无关。只是后面一件,令我这知天命的人无法释怀。也怪我命犯桃花”。
李隆基说到“命犯桃花“时,诙谐一笑,低头饮上一口龙井,提前享受江南茶的清香甘醇。
其实,这李隆基倒是坦言。少年时,他曾随父去宫中,晋见过武则天,但见宫内皆是公主嬉戏游玩,少见有男人;若是有男人,也是上朝侍帝的老男人。偌大个皇宫尽是女人的天下。又见武则天威风凛凛,心生惧怕。这之后,全家因武则天心生疑贬到边远地方为王。这便落下病根,他生性有些怕女人。为了克服这一毛病,他经常习武,十八般武艺略知一、二,也练得一身英气。偶也与琴棋书画为伴,也是他天赋极高,除作词谱曲外,竟能听懂别人的音律语言,可谓奇人。待父王死后,子嗣父业为王,封妃冕嫔不再话下,渐渐地他的性格又由恨女人变为体谅女人,迎合女人心思,性格上的双性让他暗嘲为情种。
武则天死后,兵不血刃的宫变,李隆基成了最大的赢家。进入宫中为皇,繁花似锦,妍艳必至。那昔日武则天时的女人天下一扫而光。他励精图治,广纳贤才,犹以文艺人才是举。歌舞升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开创了开元盛世。
且说武惠妃自小养在宫内。李隆基入宫后,因其相貌端庄,且与皇帝沾亲连襟,大受宠爱,欲升为皇后。又因姓武,亲戚屡屡犯事,前朝后事的拴绊,固未得加冕。由于武惠妃轻信李林甫导致三个亲生儿子被贬,疑神疑鬼,忧伤而亡。李隆基虽爱其妃,因其子不敬,不允许儿子尽孝。只加封武惠妃为谥曰贞顺皇后。过后之事,仅为一纸空文。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千日夫妻似海深。这李隆基与武惠妃恩爱十年,岂有不想之理?那武惠妃,724年封妃,迄今已有10年令李隆基感怀不已。他边想连把玩着案上玉玺。
高力士续上水,退至背后,细语道:“兄长。我明天就出发,携上几个宫人东去,再顺大运河南下,赶至越地正好是明年春暖花开之际。那时,我携美女西来,正好赶上长安的端午节。届时,各国佳宾云集我朝,殿上佳丽红粉,更展我朝风采!
李隆基称绝。即派高力士明日出行。
高力士问:“兄,今夜要人陪吗?”
李隆基苦笑:“陪什么陪!睡冷瞌睡。好梦一夜送今宵。”
于是,高力士提着灯笼径直将李隆基送入内寝。
一夜无语。
第二章巧遇江采萍
翌日,高力士手持李隆基御书置于袍内,携宫人数十人东去,经山西、河南,沿大运河乘船南下至越地。到达越地时,已是初冬时节,树叶蔽零,道上行人稀少,房舍炊烟袅袅,百姓人家忙着置办过年物品。
这高力士也是个精明能干之人,每到一处,必进州府衙门,差州府一级官吏尽张皇榜挑选宫妃。这年月,女人活的便是名份,能入宫待侯皇上皆满族全家的福祉,岂不是喜事?况穿金戴银,车马出行,美食珍馐,果品器皿琳琅,自觉身价高出千倍、万倍,岂有不主动献出容颜之理?于是,非百姓人家,连大户人家的 也争先恐后。暗自纳金孝银的人家不计其数。
这高力士对金银细软概而拒之,不事张扬。每日穿行于大街小巷之间,明察暗访,搜寻民间奇女子。见高力士秉公办事,各地官府均不敢怠慢,纷纷献上绝色佳丽。仅月余,数十美女荟萃于驿馆之内。一时间,驿馆堂前屋后奇葩竞香,争奇斗艳。
眼见选取宫妃快要结束。这高力士却有些忐忑不安。执意想再往南下寻得美人。
众差人惊劝:“总管,你进了闽地就是蛮荒之地了,粗茶布衣,临海观浪,打渔种桑,风吹日晒,哪得有美女让你寻得?”
高力士道:“你这些人懂什么?!世间奇伟、瑰丽常藏于山野村落、湖光浅海之间。如不去涉足,又如何寻得?罢了,你们留下,我只挑上几个仆从前往就是了。”
见总管如此执意,众人皆不敢言语。
高力士等人到达闽赣之地后,喜出望外。一路行来,但见东山晓旭、西岩晚眺、梅寺晨钟、南山松柏、钟潭噌响、石室藏烟、智泉珠瀑、九华叠翠、壶山致雨、谷城梅雪、天马晴岚、湄屿潮音、海波逐浪,好一派亚热带风景!
连穿在高力士身上棉衣的也褪去了。高力士笑对身边的仆从说:“常言道,不来遗憾,来了更遗憾。此言差矣!如此美景与气侯,与长安相比各有千秋,我等是不虚此行。”
说话间,几个人进了莆田县城门。这时,正是清晨,沿途行来,马不停蹄,信马由缰。这会儿感觉饥肠漉漉、腹中空空。便到临街食摊要了数碗小面。这莆田的气候不比越地,虽是清晨,已是艳阳高照,白云悠悠。城门内外,行人穿梭,商铺门楣洞开,赶集的、摆摊的,喧喧哗哗。
正在吃面的时候,高力士睨眼瞧见对面文房四宝店有一女子在购纸笔。从背影看去,此女子身材窈窕,婀娜多姿。胖一分,腻了;瘦一分,柴了。偏这女子这样到位。虽未见其面容,想必不输那些“街花”、“镇花”。
这厢高力士暗忖。那厢,女子已抱着一卷纸出了店门,轻移碎步,不紧不慢。阳光微曛,照在女子脸上,令高力士大惊,手中竹箸也掉在地上。但见这女子,淡装雅服,姿色明秀,无可描画,有如仙女般翩翩而去。
高力士立马丢起身,跟随女人身后。只听得木屣声“噼啪、噼啪”,令他乱了方寸,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不停地乱撞。高力士也算是经世阅人的人,啥场合没见过?绚丽多姿,杏眼春腮,倚楼弦歌,简直就是陈年旧话,还从没像今天这样令他心里狂乱,自觉矮这女子三分。这不虚此行,原来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街面偶遇成册封。
出了城门。高力士唤起女子来:“请问 尊姓何名?”
女子转过身来,双眸疑惑。见高力士肤色白净,不卑不亢,疑为富足老爷,寻花问柳之辈,自不言语,转身急促而行。高力士怕惊扰了这女子的芳心,着实把好事办坏,便叫仆人远远跟踪。自个去了县衙,打探这女子的出处。
一路上,他嘴里不停地喃喃道:“嫦娥下凡,嫦娥下凡。”
第三章梅花吐香阵
高力士来到县衙风亮明身份,县内大小官员趋之若骛。这县令更是毕恭毕敬,十分敬重、九分惧畏、八分小心。为何高力士一个大内总管让这七品官如此尊重有加?原来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大小官员一律实行补缺制。那些考取进士的才子,除皇宫留用人员外,一般人员要在京城呆上几年,待别人挂靴、告老还乡、主动辞官后,再由吏部派遣人员补上空缺。固为了早日做官,进士中上下活动,打通关节的人不在少数。科举制以武则天时代为盛,凡县一级官员均要经过科举考试,再派往地方为官一任。这县令也是在京城呆上几年的人,自然晓知官场一、二,敢不肃然起敬?
这县令急急忙忙安排酒席。日高时分,即摆上一桌,少不了全鸡、全鸭、鲍鱼、龙虾,就连深海小小的银鱼也端上桌面。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一应俱全。
酒至半酣,菜过五味。县令问道:“此次总管南下可有人选?”
“这个,暂时没有。还请县令物色、物色。”高力士这人一贯说话谨小慎微。
县令道:“本人常坐堂衙内,多以民生计,这方面的事知之甚少”。这县令又收住话:“容本人想想,或许柳暗花明”。
这县令沉吟半晌,说有一人选可算角色。县城东南有一大户人家姓江,医道世家,生有两儿一女。独这女为壮年所得,视为家里的掌上明珠。这父亲也是读书之人,将小女取名为采苹。这“采苹”二字,缘来《诗经·召南》中的《采苹》,足见其喜爱程度。这江采苹从小聪明过人,七、八岁吟诗,九岁诵《诗经》。因居住地临海凭风,故江采苹擅将名字改为“采萍”。父亲问何故改名,这采萍答道:“我生在这家就像浮萍一样,早晚我会有自己的归宿,置身于荷塘,出淤泥而不染”。父亲也不生气,还直夸采萍伶俐。这采萍犹爱梅花,父亲在院内院外种植了一株株梅树,每到梅花开放之际,馨香逼人,浸人心脾。这也成就了江采萍习文弄墨,时而点墨梅花染于纸上,时而短诗长赋以梅品性,日子一长,性格孤傲,视人于裙裾之下。不过,对下里巴人倒是和气三分。
高力士道:“读书这东西,还是浅尝辄止的好,不可深研。我还是信奉孟夫子的那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在于侍,站在侧旁就行,非男子汉要顶天立地。我这样的人不是以侍为主,倒也心安理得。”
这时,仆人进屋报告说,已寻得那女子进了一宅院落。现可前去探访。
于是,高力士率县令等人前往。出了大路,景色渐幽。突见远处半山处,梅花灼灼,腥红点点,或粉似白雪,半里之外幽香扑鼻。这闽赣与越地相比,虽同属江南,但闽地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每年五月间,海风携着雨水斜斜地北上,行至越地已是雨丝稀疏,此时正在梅子结苞的日子,故名“梅雨”。而时至隆冬的莆田,这阵子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梅花一开,宛若织锦,覆于半山,令人侧目观瞻。
人至近处,那一株株梅,老干古朴,老斑结疤,瘦奇遒劲,粗细横斜,枝梢清健。有江梅、宫粉梅、玉蝶梅、龙游梅,朵朵明媚,蕾蕾清香,粉的、红的,一齐绽放,仰俯收放,百态千姿。
惹得高力士也诗兴大发,赞叹道:“奇山秀水傍村女,落英缤纷作裙裾。皎皎羞傲透红润,梅花幽姿自风糜。这地方真是个香雪海!”
闻听县令老爷前来宅院,江郎中急忙出迎跪拜。免礼后径直进了前堂,高力士上坐,县令与江郎中侧坐两旁。
高力士饮过铁观音后,见得几上置有盆景梅桩,屋侧的梅花画轴。便向江郎中道明来历。
这江郎中也是个晓事理的人,一来无冕之王驾临寒舍,二来女儿进入选妃之列,双喜临门,喜不自禁。想起先前小女的话,自言道:“果真鸾凤龙辇,归宿自有天定。”唤出屋内的江采萍。
这高总管再定睛细瞧,打眼一看,此女果是端庄秀丽。这边拿了彩头。江家大摆宴席三天。选定吉日启程。沿路北上,汇合于驿馆。此时,再看那数十秀女,粉黛全无颜色。百十余人,遇水乘船,遇旱地车马彩轿,一路西行前往长安。一路上,高力士对江采萍关怀有加,自不在话下。只待这爱梅之人,有朝一日,出类拔萃。
第四章梅园盟海誓
阳春三月,长安宫内的宫墙柳吐出了鹅黄的嫩芽渐已变绿,疏懒地拂着春风。长安大道上的人,也多了起来。商铺门前,幡旗飘摇;酒肆茶坊,行令聊斋。既便是那长安城外的路旁田埂,也多了行商、赶考的人。寻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皇族公主、大户人家的 ,也携侍女、丫环出门踏青,一双双镶边的绣花鞋上沾上露水,嬉戏声却从缀着花的果林里传出。这笑语蜜声,往往引得那西去阳关的文人骚客驻足半晌。实实在在地想把这音容笑貌留在寂寞的荒漠途中,聊以慰藉。
一日,李隆基上朝理政。高力士传人飞马来报:挑选的数十宫妃已快到长安。李隆基大喜过望,令扎彩蓬三里,超规格迎接。一为迎宫妃,二为高力士洗尘。
这李隆基见得越女,个个姿色出众,甚是喜爱。众越女中,走出江彩萍。李隆基惊讶得双目夺光,疑见仙女,竟手牵这姑娘之手,久久不肯放松。
是夜,李隆基将江彩萍纳入内寝侍睡。宽敞寝室内,幕幔高悬,案上红烛摇曳,茶水、果品摆放案上。在红烛的光影下,此时年方十八的江彩萍青春逼人,令李隆基仿佛嗅到她身上散发的凝香。李隆基将江采萍的外衣褪去,见她居然穿着红布兜,布兜上绣着一枝梅花。李隆基禁不住笑了起来。暗想这女子守身如守玉,越发喜欢,伸出手指在梅花图案上摸摸索索。
共 264 字 6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好看的古典小说,作者深谙传统章回小说笔法,叙事简洁生动,写景给人以诗的联想。故事大局据史实演义,乃历史小说要求之真实。至于梅妃此人之真伪,则留待史学家考证了。[编辑:猪不戒]
1 楼 文友: 2008-10-25 19:12:0 果然争艳!好文字!
2 楼 文友: 2008-10-25 19:15:50 引人入胜的情节,优美的文笔,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题材的章回小说。 淡雅 温情 喜欢古乐 喜欢文字
楼 文友: 2008-10-25 21: 0:56 谢谢以上俩位大手笔!司马在此谢过! 从事公司写作工作.
4 楼 文友: 2015-09-12 17:47:46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广东牛皮癣医院咋样湖北男科医院蚌埠癫痫病医院咋样
- 上一篇:东风大运红岩三家增长
- 下一篇:沃达丰与捷豹路虎华为在伦敦开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