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的故事救人英雄李改云
2020-03-13 06:54:48 双城汽车网
2017年8月31日下午,红旗渠学院互动教学讲述红旗渠的故事第一个走上台的红旗渠故事主人公就是救人英雄李改云。
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改云桥坐落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的红旗渠总干渠上,它是红旗渠上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桥。当年修红旗渠时,李改云舍己救人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
改云桥
李改云的娘家是姚村镇李家岗村的,1942年,她6岁时,由于天灾兵荒,父母带她和弟弟逃荒到山西省静乐县,1952年才回到家乡。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16岁时加入共青团。19岁时,嫁给了井湾村的常保。她曾经在村里当过互助组组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妇女主任,1959年在井湾村入党。
红旗渠工程动工后,24岁的她响应县委号召,带人在这里施工,担任妇女营长。她干活身先士卒,关心姐妹们的生活,深受大家的爱戴。
1960年2月18日,她到这里的工地检查安全,抬头发现上面的山坡上有零碎石头滚落下来,十多方土石正在坍塌,而下面的民工们正在埋头干活,对从天而降的危险却全然不知。
她急忙大喊:山石要塌了,快躲开!绝大多数民工听到喊声都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带,但是16岁的女青年郭焕珍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惊呆了,眼看石头就要砸到她头上。千钧一发之际,李改云一个箭步冲上去,奋力将郭焕珍推开,自己却被砸倒了。
民工们急忙把她刨出来,送到了红旗渠总指挥部医院。1960年3月18日,林县县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党员李改云模范事迹的决定》她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红旗渠建设工地。她的壮举,变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红旗渠建设。
1960年4月18日,河南省委专门派一架直升机到林县,把她接到郑州医治。经过精心治疗,她的生命保住了,但是右腿却终生残废。后来,她被表彰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
李改云
后来县委将李改云安排在林县图书馆工作。1993年光荣退休。在职期间和退休后,她多次到林州市的机关、厂矿、学校讲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事迹。现在她不顾年事已高,又来到红旗渠学院给我们讲述57年前的往事,她的精神感人至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红旗渠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 上一篇:7月召回日系车占八成超91万辆汽车祸起
- 下一篇:五首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