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阳A股史上最便宜看好3个方向
2020-08-07 19:34:17 双城汽车网
赵丹阳:A股史上最便宜 看好3个方向
目前PE10倍,PB1倍多,是18年以来(之前的标的少不可考)最便宜的时候,比1000点的时候还便宜。中产消费、健康和高端制造业是看好的方向。
4月4日赵丹阳一场常规路演,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由于参与巴菲特的午餐,赵丹阳在中国二级市场的私募界颇具影响力。不少媒体以“赵丹阳15句投资箴言”为题,详细记录了赵丹阳在目前整个市场风格转化含混不清时的整体思路。
但是赵丹阳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摘要:
(一)、对后市的四点看法
1、不认可美国的制造业回归
2、中国是100年前的美国,美国是100年前的英国
3、当前A股是史上最便宜的时候,中石化低估了
4、中产消费、健康和高端制造业是看好的方向
(二)、互动环节亮点
1、目前全球配置中,A股为主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经过印度投资,对中国更有信心
3、当前满仓,消费第一
4、不懂地产行业,不投资地产
5、银行存在互联冲击,未来商业模式不清晰
6、电动车技术尚不成熟,同时能源出口不会是美国未来的支柱产业
7、中国老龄化是一个大问题,2022年出现人口顶峰后,会出现长期回落,所以要珍惜牛市机会
8、巴菲特送的最深刻的话,模式第一
9、政府债在内的各项宏观风险可控
10、混合所有制是牛市的引爆点
11、投资消费,食品安全不是大问题,目前投资植物性蛋白饮品的公司
12、诺亚作为行业的领先者还需要在护城河上努力
13、利率的下降将是牛市的长期动力
14、只做最简单的做多,不做对冲
15、人民币汇率或长期升值
16、不参与TMT,变化太快
二、观点实录
(一)、对后市的看法
1、不认可美国的制造业回归
目前中美劳动者的收入差距还有7~8倍,但两者的劳动生产效率差不多。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归没有基本的劳动力基础。
同时,长期而言中国劳动生产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依然有空间,同时关注到出口50%以上都是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反过来证明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对比其他国家,印度基础设施很差,制约了挑战中国的空间。
2、中国是100年前的美国,美国是100年前的英国
虽然人均数值不高,但是中国目前的GDP总量是美国的一半。中国的影响力正在越来越大。美联储行长曾经在华尔街上撰文说,美国是100英国。当年全球的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未来将从伦敦、纽约移师到香港、上海。相信中国梦会实现,未来中国企业在500强中的会越来越多。
3、当前A股是史上最便宜的时候,中石化低估了
目前PE10倍,PB1倍多,是18年以来(之前的标的少不可考)最便宜的时候,比1000点的时候还便宜。
中石化H股PE8倍PE0.8倍,6%的股息率,完全低估了。同时中石化目前4000亿市值,考虑到公司拥有3000个加油站,有一些还是好地段的加油站,这些站点就值1000亿美元,所以低估了,目前的市场不理性。中国神华、中石油也是一样的。
另外,市场没人谈股票了,所以更应该人弃我取。但是对于互联来说,人人都在谈论互联理念,已经到高点了。就大盘而言,2000点就是底部了。
4、中产消费、健康和高端制造业是看好的方向
未来如果13亿中国人中有8亿人的中产阶级,将达到美国、日本、欧洲的总和。中产消费将是可以看到的机会。另外的机会来自健康产业,70岁之后医药支出将占到人一生医药支出的50%,但是短期估值高,长期依然有机会。还有一个机会来自产业升级的高级制造业。目前上述行业中有大企业跌了%,是有机会的。
(二)、与投资者互动亮点
1、目前全球配置中,A股为主
已经卖了美股、印度,海外已经很少了。主要逻辑是卖出高PE的,买入低PE的(10倍左右)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经过印度投资,对中国更有信心
印度的投资失利,带来的经验是,投资首先投资的是国家,通过比较中印,对中国政府更有信心。认识到没有完美的国家、政府和制度。关键是好的一面多还是坏的多。万物都有缺点,但是要全面的看问题。投资印度的过程中忽略了印度低于预期的企业治理水平。同时也认识到,印度的投资者水平普遍比中国的更高。
3、当前满仓,消费第一
目前的仓位100%,行业配比消费第一,其次是金融和能源。
4、不懂地产行业,不投资地产
5、银行存在互联冲击,未来商业模式不清晰
6、电动车技术尚不成熟,同时能源出口不会是美国未来的支柱产业
7、中国老龄化是一个大问题,2022年出现人口顶峰后,会出现长期回落,所以要珍惜牛市机会
8、巴菲特送的最深刻的话,模式第一
与巴菲特的午餐中,印象最深刻的的话是商业模式比企业治理更重要
9、政府债在内的各项宏观风险可控
中外政府一般都认可凯恩斯主义,目前中国中央政府负债20%,地方80%总体100%,属于正常水平。未来或出现朱镕基后期的通缩增长的极佳局面。
10、混合所有制是牛市的引爆点
以色列70年代之前也是公有制为主的,但经历了所有制改革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中国混合所有制将是牛市的爆发点
11、投资消费,食品安全不是大问题,目前投资植物性蛋白饮品的公司
12、诺亚作为行业的领先者还需要在护城河上努力
13、利率的下降将是牛市的长期动力
当投资、地产的泡沫破灭后,无风险利率将下降,这有利于股市。或类似美国格林斯潘时期的减息周期。但总体而言中国的房地产杠杆不大,泡沫不深。与08年的美国次贷不是同一个概念
14、只做最简单的做多,不做对冲
15、人民币汇率或长期升值
如果通胀不高,中国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或导致人民币长期升值
16、不参与TMT,变化太快
水皮:T+0并非洪水猛兽 市场活跃才有钱赚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证监会正在研究T+0交易制度,可能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先行试点,其中一种可能是,先从大盘蓝筹股开始试行。对此,接受金融投资报采访的着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T+0交易与投机并无必然联系,并不利空长期投资,因此,应全面恢复T+0交易制度。
与投机无必然联系
水皮说,近几年来,随着股指期货、ETF套利、融资融券等新型交易手段的出现,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在一个交易日内可以多次来回交易,既规避了风险,又获得了比中小投资者高得多的收益。“但中小投资者买进股票后,即使遭遇了重大利空,也只有等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广大中小投资者无法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当日对冲,甚至由于错过了卖出机会而长期被套。”水皮说,这样畸形的交易制度难道公平吗?
对于T+1交易制度的弊端,水皮认为,首先,不利于股市投资者及时规避投资风险,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其次,不利于股票市场的活跃;再次,股市现货的T+1交易与股指期货的T+0交易无法匹配。“相反,实施T+0交易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谓一举多得!”水皮说,其一,可以活跃市场交易。其二,可以增加政府的印花税收入。其三,可以增加券商的佣金收入。其四,可以增加交易所的手续费收入。
有人担心,实施T+0的交易制度会加重市场的投机氛围,会引发市场过度投机,这样会引起价格的过大波动,对稳定市场非常不利。对此,水皮认为,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因为投资和投机本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T+0与否和投机与否并没有必然联系。“股市上没有投机那来投资?没有短线的投机又何来长线的投资?”水皮反问。
并不利空长期投资
水皮说,事实上,在A股市场上,曾经实施过T+0的交易制度,1995年之前,交易所不仅T+0,而且没有涨跌板限制,该涨时涨,该跌时跌,无非交易频率比现在增强不少,节奏快了不少,时间好像浓缩不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实施的T+0交易制度,只是恢复而已。正如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说的:T+0制度没有技术障碍。“当然,任何一项交易制度有利就有弊,T+0和T+1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交易方式、一种交易手段、一种交易工具,实事求是讲,对谁都一样,空方如此,多头也是如此。”水皮说,赢者心安理得!输者口服心服!这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买者自负”。
还有一种担心是,恢复T+0的交易制度后,无论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还是企业年金、养老金等这些长期资金可能都不会愿意入市。水皮认为,这其实不是T+0交易制度带来的后果,而是资本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价值投资将成为长期资金的行事风格,短期交易并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即使在某一时段,市场成交价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价值,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实现价值回归。因此,恢复T+0的交易制度不会影响长线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优先股制度的实施,机构投资者投资优先股主要是获得上市公司红利。”水皮说,从这个角度上讲,长线资金更不会受到T+0交易制度的影响。
要给T+0一个过渡期
对于证监会关于“可能考虑先从大盘蓝筹股开始试行T+0交易制度”的表态,水皮认为,这并不合理。他同时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难道上交所和深交所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难道交易方式还要搞“一国两制”?难道深交所的蓝筹股就不是蓝筹股?该拯救的只有上交所?“我认为,T+0不应该只针对某一板块,或者某一类股票,而应该对所有股票都实施这一交易制度。”水皮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三公”原则。
水皮同时提出了如下建议:其一,为了给恢复T+0交易制度有一个过渡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有限制的T+0交易制度。可以借鉴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香港交易所等采用的T+0回转交易制度。“比如日本东京证交所的T+0交易,其特点是一笔资金一天内只能回转交易一次,也就是当日买入的股票在当日可以卖出,但这天不能再有后续操作。”水皮介绍道。
其二,取消红利税和印花税。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虽已经单边收取,但有数据显示,我国自从改为单边1‰征收以后,每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额都在500亿元以上,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的。而只有大幅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才能恢复市场的交易活力。(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A股在2050点徘徊 各种奇怪荒唐政策迭出
中国股市在2050点一带艰难徘徊,看到种种奇怪荒唐的政策迭出,深思感慨良久,不由得又想起了在中国经济改革、转轨的重要时期,从上海市长到副总理到总理,连续领导、掌控中国经济13年之久的朱镕基 。古语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再将下文充实发表,希望引起有关领导部门重视、关注,如能这样,则是国之大幸矣!
一、休养生息救了上海上海是今日“北、上、广、深”中管得最好的大城市。但1987年底朱镕基来前夕,上海却很苦。 最痛心的是1987年底有一天,黄浦江陆家嘴轮渡在漫天大雾中暂时关了3~4个小时,后日出雾散开门,因怕迟到要扣奖金,人潮蜂涌而入,人挤人,人踩人,最后踩死了11人,重伤30人,成为上海当代史上一大悲剧。当时,中国经济学家们立即发现了问题:占全国上交利税六分之一、经济增速第一、工业总产值第一、中央一有困难就来要钱的上海实在太累了,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城市建设欠债太多了。祸不单行,1988年元旦到春节期间,上海人因喜吃毛蚶而发生35万人甲型肝炎大流行 ,上海经济损失一百多亿元,一时人人自危。幸而被市里强有力的措施硬控制住了。 中央高度重视生了病的上海,派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来上海调研,他拍了板,上海累了,一定要休生养息。从1988年起,连续三年,上海每年上交税收减少50亿,留下来搞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 当然,中央抢救上海的最重要举措是派能力极强的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来上海当市长。他在这三年,对这个中国最富饶的长江流域的龙头大都市,对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金融中心大城市海作出了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的重大贡献。
二、当过“右派”的朱镕基,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当年的上海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为市长候选人的朱镕基向大家讲了自己从小是个孤儿,清华大学毕业,1957年“反右”斗争时被错划为“右派”,他说今后要以“不怕得罪人”的真诚与直率性格,把上海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朱镕基的亮相立刻赢得了一千多万上海人民的好感。 朱镕基上任后,立即把反腐倡廉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说:“要把眼睛紧紧盯住208个局级干部”;“严禁收礼受贿。”一次会议上,给代表们发了两支“男女对笔”作纪念品,朱很生气,立即令他们交回来,吓得这些局级干部出席任何会议都不敢收礼,比普通干部还小心,还廉洁。上海干部很怕朱,说来了个“老八路市长”。
上海市民则拍手称快,给朱市长的群众来信如潮如涌,他每天都必读三封重要的来信,并有批示与回复。我给他写的几封信,每次多有批示。
三、关心民生、关心菜篮子、关心住房问题一个好的领导、好的高官、好的地方官、好的中央领导乃至“宰相”--总理,最最重要的是要想着老百姓,想着人民,想着民生! 朱一到上海,就抓“菜篮子”工程。当时,我们复旦大学搞经济的青年教师对此都没有信心。1988年正好在搞价格改革,放开菜价,管得住吗?朱镕基完全不懂农业,能管住吗? 谁知竟被管住了。 他把市郊18个县区的领导召来,号召郊区大力种小青菜(上海人最喜欢吃的主菜)。然后,令各县区乡镇企业减免上交市政府的税收,减免的税金全部补贴种菜的菜农。这样,小青菜越种越多,多到了卖不掉的程度,主菜价格降下来了,其他价高的菜也就涨无可涨。 上海菜市就十分便宜且稳定。 朱还很关心上海市内交通、住房改革、煤气供应、环境治理、学生入学等,这些均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操心的切身利益之大事。 他鼓励杨国平等企业家创办了“大众出租公司”,一下子增加500辆桑塔纳轿车,“扬手即停,绝不拒客,绝不绕路”。后来,上海大众、强生出租车公司等一举打败了黑心的个体户宰客车,市民很感痛快。上海出租车服务之好,延续至今,从来不敢拒客。
朱还很关心上海居民的住房问题,搞了个极温和的住房制度改革--即“建立公积金,逐步提房租,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由于当时没有商品房市场,因此,当时的做法是非常小心翼翼地,他怕伤及上海人民。
朱还坚决地扩大开放力度,把阳奉阴违不肯与外资合作的厂长、总经理予以坚决撤职;他组织成立了“上海外国投资委员会”,把本来要盖126个章才可来沪投资改成“一个窗户,一个图章”。朱任上海市长第一年吸收外资同比增长71%,外商直接投资比上一年多2倍。外国人很激动。现在想想,朱的最大特点是心里想着人民,想着经济,想着国计民生,且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大刀阔斧,并建树颇丰。
四、在88年7月13日我的讲课中,朱反复问物价与股市
朱镕基曾于1988年7月13日下午邀我到上海市政府办公楼礼堂讲课,共3小时。他很客气,很热情,很少打断,鼓励我把两大经济热点问题--物价改革与企业改革讲透。他很少插话,对上海一些企业出现“59岁病”(即59岁的干部要退休了,就多吃多占甚至贪污受贿)详细问了情况。他对上海市加工工业产品涨价后原材料也有相当的涨价情况进行认真询问。他对于物价改革宜慢慢改的观点持相同态度 . 他非常关心股份制改革,着重问了好些问题。他说:“发股票搞股份制,国有资产会流失吗?”我回答:“不会啊!一元资产可卖几元,十几元。”他说:“沈阳金杯为什么一元只卖0.80元?”我回答:“那是因为当时它还没上市。”他听了非常重视。 朱表面上十分严厉,实质上是非常谦虚,非常好学。他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的,但他也对经济理论及实务的学习非常执着、虚心。在讲课中,他始终盯住重点,时而发问,但从不打断我的讲课。 五、朱大力支持上交所,关心股市
1989年8月,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兼上海市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乃至各省市历史上第一次。
朱是个对经济理论与实务学了就用的人。他为了解决当时外资大批撤走,国有企业又极缺资金的局面,向海内外表示:上海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停也不会停。他想到了股市,他坚定地支持并尽快筹备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正式成立。朱镕基、汪道涵、黄菊(时任上海副市长)、刘鸿儒、龚浩成(时任央行上海分行长)都出席了开业仪式以示祝贺。从此,中国股市如浩浩荡荡之万里长江,开始了第一段行程。
朱总理日理万机,却非常关心与牵挂股市。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三台电脑,分别是上海、深圳、香港股市的即时交易行情。他有时还看美国华尔街股市到深夜。亚洲金融危机来势最凶恶的几天,他天天带着研究人员们通过电脑,在深夜观察华尔街股市。一位证监会副主席每天来,让我把上海市场情况的反映报上去,说朱十分关心、十分担心。他对股市的关心非常独特,涨高了,他要打压的。他很怕泡沫经济在股市出现,早期打压过多次。1996年12月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还发了一篇社论:《关于目前股市的形势》,怒斥“垃圾股”鸡犬升天的情况。但股市跌低了,他又很着急,会全力抢救。即泡沫尽量不要有,而股市一定要活跃。有时他是组织各部委,组织报纸中央电视台一起救市。 记得1992年11月底,1994年7月底,1999年5月19日,他都全力组织国务院各部委、新华社、央行等拯救过股市。 在他和管理层的指挥、救助下,中国股市出现过一波汹涌澎湃的牛市井喷行情。
朱也不是个固执的人。他为了解决“社保基金”不足之难题,曾命令以发行价在新股中减持国家股10%,从贵州茅台与烽火通信等开始。但市场畏之如虎,股市大跌了很长一段时间,朱发现后,命令立即停止此项改革,说:这个问题,只能由下一届领导班子的聪敏人来解决了。 六、最厉害的是管住金融,放开实业;管好了货币,稳住了房价朱镕基从上海市长,后去中央当副总理、总理,不愧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对宏观经济、宏观管理非常谨慎 ,还深夜打的去大经济学家吴敬链老师家请教宏观经济问题。他管住了货币,治理了高达20%多的通涨,使经济真正软着陆。担任副总理,总理期间,人民币汇率曾一步到位大贬一次,且一直盯住美元,稳定在“1:8.28”一带整整10年,使中国出口出现了持续高增长。他小心地、坚定地、严厉地管住金融,决不让外企来中国上市;加入世贸组织时,他始终坚持这一底线,而全力放开实业,让外资大量来投资。 他令老百姓最欣慰的是:管住了货币,稳住了房价。在他管理中国经济13年中,中国各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基本没涨,一直平稳。直到他退休时,上海的房价都涨幅很小。
赤峰治白癜风专科医院四平哪里治疗白癜风济源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