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惠中国汽车业入世三大泡沫亟待过滤2我的钢铁
2020-09-12 16:50:28 双城汽车网
中国汽车业“入世”三大泡沫亟待过滤(2)_我的钢铁
可怕的传媒泡沫
无论是各种江湖传言,还是汽车企业作秀和车展的浮躁,都离不开部分传媒的浮躁。专家认为,部分传媒对“浮躁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近几年间,汽车专业杂志、汽车周刊、汽车专刊、汽车电视专栏、汽车站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版面也与日俱增。不但一些行业报有,而且连中央大报也加入战斗。在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有关人士统计说至少有20多家大报出版“车展专刊”。
在北京,“跑汽车的”队伍迅速膨胀,成为我国媒体一群特别的队伍。不但这些之间经常一起群体采访,而且部分已成为群体采访的“穴头”,很有号召力。另外在北京还有一个高层的媒体民间组织,成员都是各大单位的“老总”,定期组织参加各种活动。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跑汽车的既“乐”又“苦”。乐的是活越来越多,特别是“肥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主要从站发展历程以及业务设置上谈起;苦的是自己没有分身术,根本应酬不过来。不但赶场式的下线仪式、试车活动、营销公关应付不过来,而且国外汽车巨头的“三包”采访也接连不断,很多不得不把这种机会转给“哥儿们”。
今年初,一汽在上海举办营销年会,邀请时发现很多人都去了南京跃进集团采访,一开始组织者很发愁,后来也变得很简单。大约有10多人直接从南京“转场”到上海,最后两面兼顾,皆大欢喜。一些大规模的车展有五六百名云集,汽车企业大规模的活动有的超过了300名,一家企业新产品下线居然从北京给包机,此外还有不少分析称三星第四季度每分钟售出500部手持设备未被邀请的主动赶来。
汽车业“作秀”既富了一部分传媒,也富了一部分。在北京,跑汽车的也变得财大气粗,不少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先人一步拥有了私家车。
在利益和感情驱动下,部分传媒出现了关于汽车的浮躁报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个别的媒体或个别的不经意间成为某个企业的忠实代言人,报道中明显倾向于某一家企业。
二是部分所谓的汽车报道专家也成了“卖汽车的专家”,报道中性越来越弱,技术性越来越强。有一位最烦别人叫他“汽车报道专家”,因为他觉得“汽车报道专家”现在已经沦为“贬义词”了。
三是部分不负的报道已严重混淆视听,特别是关于降价传言的报道,有的媒体甚至打出“死扛不降为那般”的标题。不但使消费者不知所措,而且使企业左右为难。“你们这些媒体,只要不单纯炒降价,让我给你们跪下都行!”一位国产轿车企业市场部经理的话,真实地道出了企业如坐针毡般的感受。
有的媒体成了传言的“发源地”或“集散地”,有的媒体成了汽车业“作秀”的舞台。一些有识之士对此忧心重重,强烈呼吁主管部门应加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希望部分传媒不要在汽车的“浮躁症”中丧失自我,要回归传媒的本位,才能取信于民,决胜于市场。
咸宁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血脂稠
达州白癜风去哪治疗